《中國黨政干部論壇》雜志“全面打贏反腐敗斗爭攻堅戰持久戰”專題文章品讀
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四十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反腐敗斗爭取得壓倒性勝利并全面鞏固,但形勢依然嚴峻復雜。《中國黨政干部論壇》策劃聚焦“全面打贏反腐敗斗爭攻堅戰持久戰”,分別約請上海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市監委主任劉學新,中國紀檢監察學院黨委副書記兼紀委書記蔡志強,中國社會科學院政治學研究所副所長王炳權,湘潭大學二級教授、中國反腐敗司法研究中心主任吳建雄,燕山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杜治洲等撰文探討。我們特推送這5篇論文,以饗讀者。
吳建雄:以自我革命精神堅決防止“燈下黑”
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四十次集體學習時指出,紀檢監察機關要主動接受黨內和社會各方面的監督,以自我革命精神堅決防止“燈下黑”。紀檢監察干部要做到忠誠堅定、無私無畏,始終以黨性立身,秉公執紀、謹慎用權,敢于善于斗爭,真正做到讓黨中央放心、讓人民群眾滿意。深刻領悟和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這一重要指示,對一體推進“三不腐”,全面打贏反腐敗斗爭攻堅戰、持久戰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一、堅持刀刃向內,堅決查處“燈下黑”
嚴肅查處執法違法、執紀違紀的“燈下黑”案件,是我們黨的自我革命精神在紀檢監察領域的重要體現。黨的十八大以來,各級紀檢監察機關狠下決心向自己“開刀”,彰顯了刮骨療毒“清理門戶”的決心,表明了我們黨有能力實現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的信心和底氣。據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通報,2021年,全國紀檢監察系統共接收涉及紀檢監察干部問題線索或反映3萬余件次,處置涉及紀檢監察干部問題線索2.5萬余件,談話函詢紀檢監察干部9500余人次,對紀檢監察干部立案2700余件,處分2900余人,移送司法機關110余人。如中央紀委原派駐國家煙草專賣局紀檢組組長、國家煙草專賣局原黨組成員潘家華接受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審查調查;河北省紀委原副書記馬玉蟬接受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等。通報釋放出我們黨對執紀違紀、執法違法行為零容忍、堅決清除害群之馬的強烈信號。
有權必有責,自身需更硬。黨的各級紀檢監察機關作為黨和國家監督的“執紀執法利劍”,肩負著維護黨的純潔性,保證國家權力人民性、廉潔性的重要使命,因而其自身素質需要更硬,以防出現紀檢監察權力行使的“燈下黑”。紀檢監察干部不是“圣人”,沒有天然的“免疫力”,如果監督不力或失去監督,權力同樣會被濫用。昔日“打虎將”,今日“階下囚”,被查處的紀檢監察干部腐敗案件,一經曝光,便產生了強烈的沖擊力,促人深思。對于紀檢監察干部來說,只有不斷加強黨性鍛煉,才能永葆先進性和純潔性。
用權受監督,黨內無禁區。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從嚴治黨被推至新的高度,并不斷從中央向地方鋪開,實現了對各個黨組織的全覆蓋。從嚴治黨,沒有禁區;高壓反腐,沒有例外,一批批“大老虎”“小蒼蠅”紛紛原形畢露,一些紀檢監察干部也牽涉其中。為防止“燈下黑”,中央紀委組建了紀檢監察干部監督室,以“專業眼光”緊盯“業內人士”,實現監督全覆蓋,不留盲區、不留死角,從而防止紀檢監察隊伍內部出現“蛀蟲”。真正做到反腐敗沒有禁區,對違規違紀紀檢監察干部毫不留情,彰顯正風肅紀的決心。
正人者先正己,律人先律己。對權力的監督制約不僅包括對權力行使者的監督,而且包括對監督者實施有效監督。這正是防止“燈下黑”問題的本質含義。“燈下黑”首先是指權力監督者自身滋生的任意妄為、胡亂作為等顯性腐敗。這種情形容易為公眾感知,也較為受關注。從廣義上講,理應作為而不作為或不當行為使權力不能發揮應有的治理效能,也是一種腐敗。作為權力監督者,也可能出現這種情況。這就是人們通常所講的,“手電筒只照別人不照自己”。
客觀而言,“燈下黑”是一個涉及領域廣泛而繁雜的問題。以紀檢監察部門為例,之所以要防止“燈下黑”問題,有其深刻緣由。其一,從理論層面看,對監督者實施有效監督,是整個權力監督鏈條中的重要一端。失去有效監督的權力,容易導致腐敗。同樣,失去有效監督的監督者,也會滋生腐敗。其二,從實踐層面看,監督者失去監督后造成的腐敗問題,客觀上倒逼監督部門實施有效的自我監督,以防出現“燈下黑”。
二、完善內控機制,有效防止“燈下黑”
監察權運行內控機制是監察機關自我監督的重要內容,符合權力運行制約規律和原理。從查處的紀檢監察干部腐敗案件看,“燈下黑”的發生大都與內控機制不健全或落實不到位有關。為此,《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法實施條例》在全面總結既有制度成果的基礎上,對完善內控機制作出一系列規定,進一步扎緊自我約束、自我監督的制度籠子。
完善權力配置和制約監督機制。要通過對監察權的細化分解,建立監督檢查、調查、案件審理、案件監督管理等部門相互協調制約的工作機制,實現線索管理和處置分開,監督檢查和調查分開,調查和審理分開,審理和申訴分開,防止因權力過于集中導致的先入為主、以案謀私等問題。強化對紀檢監察權運行關鍵環節的監督,切實加強案件監督管理、案件審理等部門對問題線索處置、調查措施使用、涉案財物管理等工作的監督檢查職責,建立常態化、全覆蓋的案件質量評查機制。突出監督重點,進一步細化監督主體、監督內容和監督方式。紀檢監察機關及其監督檢查、調查部門負責人應定期檢查調查期間的錄音錄像、談話筆錄等,加強對調查全過程的監督,推動對紀檢監察人員的監督責任落實落細,提高監督質效。明確違法申訴責任部門,規定被調查人及其近親屬認為監察機關及其工作人員違反法律法規侵害被調查人合法權益,向監察機關申訴的,案件監督管理部門為受理部門,充分發揮申訴機制對監察機關和人員的監督作用。
健全信息公開和外部監督機制。要建立健全監察工作信息發布機制,在主流媒體和主要網站第一時間發布監察工作信息,主動公開工作流程,自覺接受人民群眾和新聞媒體監督。尤其是對于社會廣泛關注、涉及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重大案件查辦等工作,監察機關要嚴格執行有關規定,及時將有關情況向社會公開。我國除了通過人大、政協、紀檢監察等“異體監督”方式制約權力以外,還通過加強權力部門內部的“同體監督”來加強自我約束。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修訂《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為新形勢下全面從嚴治黨提供了基本遵循。十八屆中央紀委七次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國共產黨紀律檢查機關監督執紀工作規則(試行)》,目的也是通過強化制度約束,給紀檢監察權力戴上“緊箍”。
落實治理“燈下黑”的工作責任。各級紀檢監察機關應增強危機意識和責任意識,以“打鐵必須自身硬”的鮮明態度解決“誰來監督”的問題。要明確紀委常委會對系統黨風廉政建設負主體責任,紀委書記是第一責任人;各派駐紀檢組長是派駐紀檢組黨風廉政建設的第一責任人;班子成員、室主任、處長等對職責范圍內的隊伍建設都有主體責任,在系統內形成嚴密的責任體系和責任網絡。紀檢監察相關部門靠前謀劃、主動作為,將“燈下黑”問題專項整治與強化政治機關意識教育、全面推進黨組織標準化規范化建設等重點工作統籌考慮、配套實施,打好“組合拳”、防止單打一,推動紀委監委領導班子、各部門和功能性黨支部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形成紀委監委負責人、部門領導干部、專兼職黨務干部、黨小組長和黨員干部齊抓共治的工作合力。
三、立足強基固本,源頭根治“燈下黑”
加強紀檢監察機關政治建設。在持續強化思想理論武裝上下功夫,堅持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破解復雜問題的“金鑰匙”,認真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自覺找差距、抓整改,做到學以致用、學有所成,確保紀檢監察各項工作沿著黨指引的正確方向前進。嚴格落實黨建工作各項制度,切實抓好黨的規范化建設,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突出政治功能,有力發揮戰斗堡壘作用;加強臨時黨支部建設管理,堅持紀檢監察工作開展到哪里、黨組織就建到哪里,在巡察組、審查調查組成立臨時黨支部,強化政治引領,加強日常監管,開展政策理論學習,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提升黨支部戰斗力。
持續強化紀檢監察隊伍建設。一是嚴把入職的“政治關、品行關、能力關、作風關、廉潔關”,為紀檢監察干部隊伍不斷注入源頭清水;精心選擇政治堅定、作風硬朗、業務精湛的高素質干部人才從事紀檢監察等相關部門工作,對于政治上有問題的要一票否決,作風上有問題的要堅決排除、群眾反映強烈的要從嚴把關,增強隊伍的整體職業水平。二是抓好過程培養。在做好業務工作的同時,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培養職業榮譽感,認真學習黨規黨紀和法律法規,增強風險意識,樹立底線思維,推動理想信念教育常態化制度化,提高干部隊伍防風險、抗腐蝕的能力。三是疏通干部“出口關”。強化干部隊伍的職業態度和職業能力考核,對“自家人”不護短,發現“苗頭性”問題及時提醒,對執法違紀者“零容忍”,及時清除自身的不安全因素,保持組織有機體的健康與活力。四是加大教育培訓力度,堅持政治培訓和專業培訓相統一,教育培訓和實踐培養相結合,通過開展經常性的學習教育和業務培訓,不斷提高紀檢監察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質和履職盡責能力。
把好紀檢監察人員理想信念這個總開關。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忠誠堅定、無私無畏,始終以黨性立身,秉公執紀、謹慎用權,敢于善于斗爭,真正做到讓黨中央放心、讓人民群眾滿意”要求,做新時代黨和人民的忠誠衛士。“忠誠堅定”是紀檢監察干部維護黨執政地位的第一要義。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要牢記“對黨忠誠、永不叛黨”的入黨誓詞,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不被各種噪音所干擾、雜音所迷惑,不管遇到什么困難,都始終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無私無畏”就是以無我之勇擔當起黨和人民賦予的職責使命,在反腐敗斗爭中,義無反顧,勇往直前。在風險面前敢作敢為,在恐嚇面前敢查敢管,在責任面前敢做敢當。“始終以黨性立身”就是在與腐敗較量的高危崗位上時刻保持共產黨人的清醒頭腦,在各種誘惑面前把握住自己,守得住清貧、耐得住寂寞、穩得住心神、經得住考驗,嚴守黨紀國法,自覺筑牢拒腐防變思想防線。“秉公執紀”就是在監督執紀和監察執法中公道正派。堅持黨紀政紀面前人人平等,在紀律面前不分遠近親疏,誰違反黨紀政紀就要嚴肅查處,決不包庇袒護,決不姑息遷就。做到堅持原則,堅守公心,按原則辦事,按紀法辦事,按程序辦事,排除干擾,不徇私情。“謹慎用權”就是要堅持公正規范行使權力。時刻牢記權力來自人民,權力是組織賦予的,要為民掌權、受民監督;時刻牢記堅持原則,時刻把“公平、公正、公開、平等”貫穿紀檢監察工作始終,以良好的黨風政風、以人民群眾滿意的效果,樹立紀檢監察干部可親、可敬、可信的良好形象。
從某種意義上說,以自我革命精神堅決防止“燈下黑”是一體推進“三不腐”戰略方針在紀檢監察機關自身監督上的重要體現。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四十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中提出“用全周期管理”方式一體推進“三不腐”的重要概念,就是強調用系統管理、動態管理、閉環管理的方式提高一體推進“三不腐”的整體效能。紀檢監察機關出現的腐敗問題,同其他領域的腐敗問題相比更具有特殊性和危害性,必須堅持系統施治。以刀刃向內、堅決查處“燈下黑”為前提,以完善內控機制、有效防止“燈下黑”為關鍵,以強基固本、源頭根治“燈下黑”為保障,把三者有機融合起來。這是因為,“燈下黑”是黨內各種不良因素長期積累、持續發酵的體現,防止“燈下黑”就是同各種弱化黨和國家監督主體先進性、純潔性、戰斗性的病原體作斗爭。“燈下黑”問題成因錯綜復雜,具有頑固性、反復性的特點。防止“燈下黑”沒有靈丹妙藥,更不可能畢其功于一役。防治紀檢監察領域的腐敗問題,也是一項艱巨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多方面、多要素,不同工作之間往往相互交織,必須準確研判、科學謀劃、統籌安排,在互聯互通中乘勢借力、在整合力量中推進實施。通過統籌推進、一體推進,不斷增強工作系統性、整體性和協同性;并借助大數據賦能,準確地掌握廉政風險點、腐敗滋生重點環節、重點部門、制度盲區,“燈下黑”的苗頭性、傾向性問題等,建立健全群眾權利監督和職能部門權力監督互動機制,使反腐敗工作和反腐敗要素良性自洽、相得益彰,不斷提高防止“燈下黑”的能力和水平,確保黨對反腐敗斗爭領導堅強有力,確保紀檢監察機關始終是黨和人民信賴的反腐鐵軍。
(作者系湘潭大學二級教授、中國反腐敗司法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法治反腐研究會會長)
主管單位:中國反腐敗司法研究中心
主辦單位:企業廉潔合規研究基地
學術支持:湘潭大學紀檢監察研究院
技術支持:湖南紅網新媒科技發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