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于公司母公司報表截至2022年度末未分配利潤為負數,公司董事會擬定2022年度不派發現金紅利、不送紅股、不以資本公積金轉增股本。”近日,海蘭信(300065.SZ)做出上述宣告。
公告顯示,海蘭信在2022年度實現歸母凈利潤-7.89億元,截至2022年年末,其歸母未分配利潤為-4.40億元,根據《上市公司監管指引第3號——上市公司現金分紅》、《公司章程》等的規定,才做出不派現、不送股、不轉增的決定。
根據2022年年報,海蘭信全年實現營業收入7.24億元,和上一年度的9.02億元相比,收入減少了19.72%,也少于2020年度收入。值得關注的是,在這般營業收入背景下,2022年度海蘭信的歸母凈利潤為-7.89億元,所虧損金額高于年度營業收入額,和上一年度的0.49億元相比,由盈利轉虧損,下降了1712.82%。
更甚者,海蘭信2022年度扣非歸母凈利潤錄得-8.21億元,和上一年度的0.14億元相比,下降幅度達5892.96%,在2020年、2021年兩個年度均有盈利之后,2022年度出現巨額虧損。
海蘭信在年報中表示,受地緣政治影響,公司部分子公司在2022年下半年期間業務無法在原主體內正常開展,以致階段性的業績不及預期,導致發生大額商譽減值和資產減值,直接影響公司營收規模和利潤水平。
海蘭信擁有智能航海、海洋觀探測、海底數據中心(UDC)等業務板塊。
海蘭信的智能航海(即在智能船舶與智能航運領域)主要產品包括:綜合導航系統INS及相關航海單品,如導航雷達、電子海圖、操舵儀等;滿足智能船舶要求的智能模塊,包括智能導航系統(N)、智能機艙系統(M)等;以及基于大數據的岸基管理系統。
海洋觀探測方面,海蘭信基于多制式雷達系統、海底網、海洋觀探測傳感器、海洋無人探測系統,實現全天候的海洋立體綜合觀測,提供海洋安防、海洋環境監測預報、海上生產作業支撐等海洋觀探測服務;同時可應用在特種裝備領域。
海底數據中心(UDC)是海蘭信正在轉型創新的一個業務板塊。海蘭信表示,由于海域、海底的環境相對于陸地具有復雜性,且涉及的系統多,各專業跨度大,多領域集成對項目未來的持續大規模拓展仍存在一定的風險;同時,海洋工程施工建設過程中受海洋環境影響大,存在因自然條件影響導致新接訂單的工期延后的風險。
2022年度,海蘭信的“智能船舶與智能航行系統”產品實現5.33億元的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3.78%,繼續擔當營業收入的主力,占整體營業收入的比例上升至73.54%;不過,“海洋觀探測裝備與系統”產品實現的營業收入1.74億元和上年相比出現了51.38%的大幅下滑,在整體營業收入中的占比也下降至24.03%。
根據海蘭信公告,其2022年度經營業績就虧在了計提各項資產減值準備,被這些資產減值損失“坑慘”了。
海蘭信對其截至2022年末的應收款項、存貨、長期股權投資、固定資產、在建工程、無形資產和商譽等資產進行了減值測試,判斷存在發生減值的跡象,需要計提減值準備;并對應收款項、存貨、無形資產等資產項目計提各項資產減值準備合計6.81億元。
在海蘭信計提的資產減值準備中,無形資產減值準備2.22億元、商譽減值準備2.96億元,兩項占年度所計提減值準備總數的76%以上。
海蘭信的無形資產主要包括土地使用權、專利權、非專利技術、商標、軟件,截至2022年年末的賬面原值合計為6.32億元,在年初只有109.54萬元的無形資產減值準備余額,但本年度計提減值準備之后,年末無形資產減值準備余額達到2.24億元,整體無形資產賬面價值合計只剩2.10億元。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海蘭信的商譽賬面原值為35098.26萬元,在年初有5006.90萬元的減值準備余額的情況下,2022年度一共計提了29612.97萬元的減值準備,導致年末已經計提的商譽減值準備達34619.87萬元。計提了上述商譽減值準備之后,2022年年末海蘭信合并資產負債表中的商譽賬面凈值只有478.38萬元,占公司資產總額26.04億元的0.18%。
來源:界面新聞(記者 胡振明)
主管單位:中國反腐敗司法研究中心
主辦單位:企業廉潔合規研究基地
學術支持:湘潭大學紀檢監察研究院
技術支持:湖南紅網新媒科技發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