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轉型的過程中,雷丁汽車一直未能打開市場局面。
近日,雷丁汽車集團有限公司(下文簡稱“雷丁汽車”)新增一條破產重整案件。天眼查信息顯示,該案件的申請人和被申請人均為雷丁汽車,案號為“(2023) 魯0725破申1號”,經辦法院為山東省濰坊市昌樂縣人民法院。
資料顯示,雷丁汽車成立于2008年,主要業務由電動汽車整車及關鍵零部件的研發、生產制造,成立初期主要聚焦低速電動車的研發生產。據了解,在2016-2018年雷丁汽車曾連續三年低速電動車銷量冠軍,2016年-2018年三年銷量分別為15萬輛、21萬輛、28.7萬輛,成為國內低速電動車“頭部”企業。
不過,好景不長。隨著2018年11月“關于加強低速電動車管理的通知”的發布,其中明確指出“嚴禁新增低速電動車產能,加強低速電動車規范管理”,雷丁汽車不得不轉型。轉型初期,雷丁汽車相繼推出雷丁i3、i5、i9共3款純電動微型車,不過這些產品并未打開局面。
2019年,雷丁汽車和野馬汽車通過戰略重組正式入主野馬汽車,從而獲得了新能源汽車、傳統燃油乘用車、客車的生產資質。此后,雷丁汽車相繼推出雷丁芒果、雷丁芒果 Pro、雷丁芒果 Max ,主攻A00級純電市場,該系列車型在2021年和2022年分別銷售3.04萬輛和1.79萬輛。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看似雷丁汽車在A00級純電市場略有起色的銷售數據卻存有“水分”。今年1月,雷丁汽車創始人李國欣實名舉報濰坊市昌樂縣現任縣委書記王驍,稱其為彰顯地方政績,逼迫雷丁汽車2022年10個月虛報企業工業產值及銷售產值46.83億元,并指出自2022年3月起,共逼迫雷丁汽車等當地大企業虛報企業工業產值和銷售產值數百億,而這場糾紛的導火索便是雷丁汽車32億元融資遲遲無法到位。
去年11月,雷丁汽車宣布完成32億元的A輪融資,該輪融資由濰坊市濰城西部投資發展集團領投,但后期雷丁汽車方面表示,“融資的資金并沒有按照約定如期到位”。
實際上,在雷丁汽車融資前已陷入“停工停產”危機。據了解,在李國欣實名舉報之前便有消息稱雷丁汽車拖欠經銷商貨款不發車,雷丁汽車也回應稱,“今年資金和產能都比較緊張,所以交付的車只能保證重點市場和重點區域,的確給一些經銷商伙伴造成了影響。”
除此之外,自今年以來雷丁汽車已陷入約百起民事案件,且多為被告方,涉及買賣、借款等合同糾紛,并涉及部分執行案件,9起限制消費令,涉及被執行總金額超4,000萬元。
值得一提的是,即便是雷丁汽車32億元融資到位,對雷丁而言也僅是短暫的“輸血”,對于目前的雷丁而言僅是“治標不治本”。雷丁汽車運營無以為計的根源在于其產品力的匱乏,尤其是在競爭激烈的微型純電動市場,據了解該細分市場在去年上半年市場滲透率已接近飽和。除五菱宏光MINI外,雷丁芒果還有面對奇瑞、長安等對手,無論是品牌知名度、技術實力以及資金能力,雷丁都不占優勢,被市場淘汰僅是時間早晚的事。
來源:拐彎說車
主管單位:中國反腐敗司法研究中心
主辦單位:企業廉潔合規研究基地
學術支持:湘潭大學紀檢監察研究院
技術支持:湖南紅網新媒科技發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