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藍光發展公司股票已連續20個交易日的每日股票收盤價均低于1元,觸及終止上市條件,5月10日,*ST藍光停牌。其很可能成為今年第一家從A股退市的房企。
藍光發展登陸A股8年,2016年到2018年,銷售額分別為301億元、581.52億元、855億元,復合增長率超過50%,“黑馬”成色十足。2019年邁入“千億軍團”,鼎盛時期銷售規模達到1035.36億元,位列百強房企排行榜的第38名。
2021年7月,藍光發展出現公開市場債券違約,流動性危機全面爆發,成為本輪房企危機中較早出險的一家,同期還有華夏幸福。而恒大、融創、佳兆業、花樣年等均在其之后。
但截至目前,華夏幸福已經有82.4%的金融債務完成重組;恒大77%的持有人加入A組重組支持協議;融創在境外債務上,約85%的同意債權人已加入重組支持協議;花樣年76.44%的持有人加入重組支持協議。而佳兆業已經復牌,就連地產灰犀牛“云南城投置業”也于日前摘星脫險。
債務體量都不算太多的藍光走到今天這一步,似乎錯過了最佳的上岸時機。
融創、佳兆業,債務危機爆發時,“斷、舍、離”的決策果斷,融創大量項目轉讓股權,以此吸引銀團、資產管理公司解囊相助,而佳兆業也放棄大量舊改項目,在這過程中,房企當年的投資當然會出現損失,但相比擺脫債務泥淖,恢復造血功能來說,長遠的利益比眼下的損失更為重要。
反觀藍光,是沒有核心資產嗎?有,而且其在華東地區,包括浙江,土地資產在體系內是業內公認的高質量資產。
業內人士透露,在債務危機爆發,各家金融機構爭相對其資產進行保全、凍結之際,藍光已是驚弓之鳥,彼時,藍光的法務風控的評審的風格是不能有任何的懸空。
除了常規的銀行信托,具有實際抵押物的債權人以外,還有無實際資產的公募債券。而公募債券在受償清償順序上遠遠列后于銀行信托。
所以公募債券持有人大會自發組織成立,進駐藍光總部,并參與藍光的經營決策。比如賣資產這種核心的經營行為,則需要上會表決。
代表們認為不能賣核心資產,但不賣資產又需要大量的資金再投入,也不愿再出錢,從而形成了僵持的局面。
根據藍光2022年年報,其累計到期未能償還的債務本息金額合計420.55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高達249.42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資產為-238.7億元。
已經資不抵債。
在退市風險緊逼之下,據悉,藍光發展現初步制定了債務重組方案,擬通過資本公積轉增股本專項用于償還債務。
房企出險首先要進行債務重組,但這種只能緩解短期內的燃眉之急。中長期的“回血”自救才是關鍵。出險房企仍應以保交付為主要目標,積極營銷、促進銷售去化及現金回籠,修復基本盤,依靠銷售回款提升自身“造血能力”,才能真正擺脫困境。
來源:新浪財經頭條
主管單位:中國反腐敗司法研究中心
主辦單位:企業廉潔合規研究基地
學術支持:湘潭大學紀檢監察研究院
技術支持:湖南紅網新媒科技發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