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僅三年,A股“支付第一股”拉卡拉業績就暴雷了。2022年,拉卡拉營業收入53.66億元,同比減少18.65%;歸屬母公司股東的凈虧損14.37億元,同比減少232.75%,扣非后凈虧損1.21億元,同比減少113.18%。
值得注意的是,在2022年三季度末,拉卡拉的凈利潤還是4.14億元,意味著,僅一個季度拉卡拉就虧掉了十幾億元。
業績暴雷的來源是近期發生的“跳碼”事件。今年4月18日,拉卡拉發布重大事項提示公告,自稱其收單業務存在部分標準類商戶交易使用優惠類商戶交易費率上送清算網絡的情況,公司已按照相關協議將涉及資金退還至待處理賬戶。
數據顯示,“跳碼”事件導致2022年拉卡拉財報上出現了高達13.96億元,占利潤總額的比例為 -106%, 而去年同期該項目僅為1997萬元。
這起事件也意味著,第三方支付機構靠灰色收入過活的日子將逐漸成為過去時。拋開“跳碼”事件來看,近年來拉卡拉業績增速本身已經大幅放緩,在頻繁的關聯收購下,拉卡拉似乎正在被“掏空”。
告別灰色收益
所謂的“跳碼”指的是,第三方支付機構在收單業務中將標準類商戶交易使用優惠類商戶交易費率上送清算網絡的行為。
2016年3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和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關于完善銀行卡刷卡手續費定價機制的通知》(發改價格〔2016〕557號),將商戶大致可以分為三類,標準類、優惠類、公益類。
其中對醫療機構、教育機構、社會福利機構、養老機構、慈善機構刷卡交易,實行發卡行服務費、網絡服務費全額減免。
而超市、大型倉儲式賣場、水電煤氣繳費、加油、交通運輸售票商戶的刷卡交易則實行發卡行服務費、網絡服務費優惠,費率在0.38%~0.48%,而標準類商戶的費率則為0.6%左右,這為收單機構創造了“套利”空間。
據悉,支付機構將POS機發售給商戶后,先以標準商戶類0.55%左右的費率結算半年,隨后將費率提升至0.6%,同時把標準商戶類型改成非標準商戶類型,但是商戶的費率依然是0.6%,但發卡行可見的支付機構收入是以優惠費率計算,即0.38%左右。按照分成規則,支付機構就可由此獲得每單0.11%左右的差價。
支付機構通過“跳碼”兩頭通吃,商戶交出更高的成本,銀行獲得更少收入。但這顯然是違規的,2016年10月銀聯發布的《銀聯卡受理市場違規約束實施細則》明確規定,收單機構違規套用優惠類、減免類以及特殊計費等非標準價格特約商戶費率,啟動追償性清算。
中國人民銀行則在2022年3月發布實施《關于加強支付受理終端及相關業務管理的通知》,對套碼行為進行了明文規定。另據財經網報道,去年7月、8月,八家頭部支付機構被審計署點名退回合計約58億元違規收入,其中就包括拉卡拉。
隨著監管力度持續加碼,支付機構“跳碼”的風險越來越高,拉卡拉最終選擇了“自曝”,隨后翠微股份、新大陸和新國都等頭部支付機構相繼發布了與“跳碼”相關的重大事項提示性公告,這也意味著支付機構的灰色收入空間正在被除掉。
頻繁關聯收購
“跳碼”事件讓拉卡拉一年虧了超14億元。但實際上,拉卡拉近年來的業績增速本就已經出現大幅下滑。
上市前,2016年至2018年,拉卡拉的營收增速分別為61.17%、8.80%和103.91%;凈利潤增速分別為169.01%、40.19% 和27.65%。
上市后,2019年至2021年營收增速分別為-13.73%、13.53%和18.98%,凈利潤增速分別為34.50%、15.43%和16.31%,到2022年營收凈利潤直接“雙降”。
業績頹勢背后,拉卡拉高管頻繁變動,近三年時間里,拉卡拉已連續三次更換總經理。去年12月5日,拉卡拉董事兼總經理陳烈先生的辭任,任職僅1年8個月。今年1月7日,拉卡拉的法定代表人變更,已從陳烈變更為現任總經理王國強。
王國強上任后第一件事便是利用拉卡拉收購自家公司。今年1月16日,拉卡拉披露公告,擬用自有資金1755萬元收購簡鏈科技(廣東)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簡鏈科技”)70%股權,收購完成后拉卡拉持有簡鏈科技股權的比例為100%。
這是一起典型的關聯收購。資料顯示,拉卡拉的董事、總經理王國強是本次交易的對手方之一,持有簡鏈科技10%股權;同時,拉卡拉的董事長孫陶然、董事李蓬還都擔任另一個交易對手方西藏考拉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的董事。
而這家被收購的簡鏈科技是一家成立僅為一年的公司,成立于2021年11月09日,注冊資本為3000萬元,實繳資本2655萬元,主營業務是通過自主研發的以區塊鏈技術驅動的產業數字服務平臺以及人工智能技術驅動的AI機器人產品。
數據顯示,2022年度,簡鏈科技實現營業收入1279.15萬元,凈利潤為-145.76萬元,截至年末總資產為2699.15萬元,凈資產為2494.30萬元。單從營收和凈資產規模來看,這筆收購似乎并無不妥,但這業績里有多少“水分”外界無從知曉,而且投資的價值來源于未來現金流,簡鏈科技目前仍處于虧損,未來是否具有持續盈利能力也難以確定。但可以肯定的是,通過這筆收購,拉卡拉的董事長孫陶然、董事李蓬、總經理王國強等人已成功撤出,而風險則轉移給了上市公司。
類似的收購在拉卡拉上市后屢見不鮮。2020年4月,拉卡拉曾試圖以19.09億元和2.07億元收購廣州眾贏維融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廣州眾贏”)、深圳眾贏維融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深圳眾贏”)100%股權。
這兩家公司都是西藏考拉科技發展有限公司100%控股的公司,而考拉科技聯想控股和孫陶然持股的公司,持股比例為48%和33%。在IPO前夕,拉卡拉以“導致公司運營效率降低”為由將其剝離,然而上市后僅隔一年又以“收購有利于產生良好的協同效應”為由準備將其裝回上市公司,如此赤裸裸的“資本運作”手法由于吃相太過于難看,最終在監管部門和投資者的聲討中停來下來。
2021年5月,拉卡拉再斥資9億元從關聯方西藏耀旺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西藏耀旺”)手中接盤其持有的藍色光標1.44億股,藍色光標是孫陶然持股公司并且任職董事,而西藏耀旺同樣是考拉科技100%控股的公司。
通過這筆收購,聯想控股和孫陶然等考拉科技股東成功套現9億元,而把持股風險則轉嫁給拉卡拉。2022年,藍色光標凈虧損21.75億元,以拉卡拉持有的5.84%股份為計算,在權益法下,這筆投資給拉卡拉造成了將近1.3億元的損失。(內容來源|商業華觀)
來源:新浪財經頭條
主管單位:中國反腐敗司法研究中心
主辦單位:企業廉潔合規研究基地
學術支持:湘潭大學紀檢監察研究院
技術支持:湖南紅網新媒科技發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