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多家上市公司跨界進入醫療服務領域,但基本上都遭遇了“水土不服”。
4月29日,從煤炭貿易業務跨界醫療服務的上海智匯未來醫療服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ST未來”,600532.SH)發布公告稱,收到上海證券交易所《關于擬終止上海智匯未來醫療服務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上市的事先告知書》(以下簡稱《事先告知書》)。*ST未來股票已經觸及終止上市條件,上海證券交易所對*ST未來股票擬作出終止上市的決定。
2020年以前,*ST未來主營業務為大宗貿易業務。自2020年起,*ST未來業務逐漸向醫療服務轉型,投資收購了國內外多家醫療機構。目前,*ST未來主營業務為煤炭貿易業務及醫療服務業務。2022年,*ST未來向鋰電池新材料行業轉型,收購山東瑞福鋰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山東瑞福鋰業”)事項仍在進行中。
2022年年報顯示,*ST未來旗下的醫療服務子公司絕大多數處于虧損狀態。
5月11日,《中國經營報》記者電話聯系了*ST未來董秘辦。董秘辦方面表示,公司股票擬被終止上市是因為公司2022年年報被會計師事務所出具了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目前,公司各方面業務是在正常進行的。公司在進行的收購主要是針對山東瑞福鋰業的收購。此前,公司對北京善方醫院收購和濟南未來國際醫院建設項目還在進行中,不確定未來是否會終止。
多數醫療機構虧損
2020年起,*ST未來通過收購逐漸向醫療服務行業轉型。
*ST未來在2021年年報中披露了轉型醫療服務的戰略路徑。*ST未來表示,2021年,公司確立了以醫療科技日間手術中心為主要方向,向醫療服務行業轉型的戰略目標。2021年6月,公司完成上海、西安兩家醫療機構的收購,與此同時,公司通過直接投資、搭建基金等方式投資醫療服務產業,將繼續在上海、北京、廣州、杭州、濟南、西安、成都等全國重點城市布局醫療服務網絡,為有品質醫療需求的人群提供全流程健康管理及精準微創醫療服務,搭建“醫院、日間手術中心和診所”的多層次醫療服務網絡。
2021年12月,*ST未來方面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介紹,公司計劃構建一個金字塔形的醫療服務網絡,頂層為綜合性醫院,中間為日間手術中心,基層為社區門診部。公司原主業是煤炭等大宗貿易業務,未來大宗貿易業務會逐漸收縮,公司重心會放在醫療服務方面。從戰略布局上來說,公司多年以來一直有布局醫療服務的打算,并進行了深入研究,而不是今年突然進行轉型。
*ST未來的醫療服務轉型并不順利。2022年年報披露,子公司中,僅宏嘯科技實現盈利,其余均處于虧損狀態。
上海國瑞怡康國康門診部、西安曲江新區未睦門診部是*ST未來正在運營的綜合性門診部。2022年,上述兩家醫療機構營收分別為1643萬元、605萬元,凈利潤分別為-2178萬元、-1127萬元。在2021年度,上述兩家醫療機構也處于虧損狀態。
2021年5月,*ST未來與濟南高新財金投資有限公司、上海佳杭醫院管理有限公司投資參與設立合伙企業,擬建設濟南高新未來國際醫院。*ST未來出資1.35億元。
2022年4月2日,濟南市生態環境局對濟南高新未來國際醫院項目進行了環評批復。據相關環評報告,濟南高新未來國際醫院項目總投資3億元,占地面積2100平方米,醫院設置住院床位100張。施工工期為5個月。
不過,記者查詢發現,*ST未來此后定期報告均未披露濟南高新未來國際醫院建設進展情況。2022年年報正文中也未提及該項目。5月11日,記者撥打濟南高新未來醫院項目電話試圖了解該項目近況,發現號碼已經提示為空號。
2021年6月,*ST未來宣布擬收購4家美國骨科手術中心不少于75%的股權。不過,2022年12月1日,*ST未來宣布終止收購相關美國骨科手術中心。主要原因是,標的公司受新冠疫情影響,收益及增長未能達到公司預期水平,交易各方未能就本次收購事項達成最終共識,無法簽署正式收購協議。
上海國際醫學中心是*ST未來耗費近9億元參與投資的大型綜合醫院,也是其醫療服務布局中最大的看點。
2021年9月,*ST未來通過收購獲得上海國際醫學中心29.87%的股權,交易價格為8.96億元。
上海國際醫學中心成立于2010年,于2014年5月開始運營。據了解,上海國際醫學中心是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和上海市政府的“醫改試點項目”,是一家具有“三級”醫院水平的綜合醫院,主要提供中高端醫療服務,其最大的特點是多點執業醫生超過50%。2021年披露的數據顯示,上海國際醫學中心打造多點執業平臺,全職醫護人員超過177人,而多點執業的專家累計超過2300名。
財務方面,上海國際醫學中心開始運營后多年處于虧損狀態,2020年實現首次扭虧,近兩年再次虧損。
2014年、2015年和2016年,上海國際醫學中心營業收入分別為1722萬元、4667萬元和7566萬元。另外,2018年營業收入為1.92億元。
2019年和2020年,上海國際醫學中心營收分別為3.52億元和4.37億元,凈利潤分別為-3567.42萬元和121.36萬元。其中,2020年為上海國際醫學中心建設運營以來首次實現盈虧平衡。
2021年和2022年,上海國際醫學中心營業收入分別為4.46億元、4.17億元,凈利潤為-3101.3萬元、-3894.2萬元。
2021年12月6日,*ST未來宣布擬受讓北京善方醫院有限公司部分股權及對北京善方醫院有限公司增資,取得標的公司不低于51%的股權。北京善方醫院是一家位于北京的高端民營綜合醫院。
記者查詢發現,*ST未來2022年年報正文中完全未提及該醫院。企業工商信息顯示,目前,北京善方醫院有限公司股權結構仍未變化。
2021年12月23日,*ST未來宣布以現金形式收購Fullerton Healthcare(新加坡富樂醫療)全部普通股股權。然而,2022年12月1日,*ST未來發布公告表示,終止收購Fullerton Healthcare。原因是標的公司近期股權結構有所變化,交易對手方提議終止本次收購事項。
公司股票面臨退市
*ST未來原股票簡稱為未來股份。2020年年底和2021年年初,因為業務轉型,未來股份公司名稱由原來的上海宏達礦業股份有限公司更為現名,其股票簡稱也由宏達礦業更改為未來股份。
2022年,*ST未來再次探索新的轉型方向,籌劃重大資產重組,擬收購山東瑞福鋰業70%股權,轉型鋰電池新材料行業。目前,該收購事項仍在進行中。
2022年12月28日,*ST未來收到上海證監局出具的《行政處罰決定書》。《行政處罰決定書》顯示,因公司未按規定披露關聯關系及關聯擔保、非經營性資金占用及相關關聯交易,財務報表貨幣資金存在虛假記載,未在法定期限內披露2021年年度報告,對公司及相關人員給予警告并罰款。
《行政處罰決定書》顯示,*ST未來2020年年度報告虛增貨幣資金6億元;2021年第一季度報告虛增貨幣資金11億元;2021年半年度報告虛增貨幣資金16.01億元;2021年第三季度報告虛增貨幣資金17.45億元。
2022年,*ST未來營收為1.66億元,下降76.25%;凈利潤為-595.19萬元,2021年度為-1.87億元。2022年,貿易業務營業收入為1.17億元,醫療服務營業收入為2216.43萬元。
*ST未來年報披露,報告期內,公司參股公司宏嘯科技所持股的MIVIP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681.18萬元,歸屬于宏嘯科技的凈利潤為2586.35萬元,為公司帶來投資收益441.23萬元。參股公司上海國際醫學中心受上海疫情封城影響,實現營業收入4.18億元,歸屬于上海國際醫學中心的凈利潤為-3894.1萬元,為公司帶來投資收益-1163.72萬元。
2021年,*ST未來財務報表被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兩名獨立董事表示無法保證年報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完整性。
*ST未來2022年年報再次出現了類似的情況。在*ST未來2022年年報中,獨立董事孫文龍、獨立董事何愛華、監事會主席曲燕娜、監事蘇妮、監事朱瑞敏、財務總監崔紹輝無法保證公司2022年年度報告內容的真實、準確和完整,無法保證不存在任何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重大遺漏,不對其內容真實性、準確性和完整性承擔個別及連帶責任。
針對*ST未來2023年第一季度報告,多名董監高同樣作出了類似的表述。
亞太(集團)會計師事務所對*ST未來出具了無法表示意見的財務報表審計報告和內部控制審計報告。理由是,“公司在2022年度主營業務為煤炭貿易,確認的煤炭貿易收入為1.1億元,確認的貿易貨款應收賬款賬面余額13.39億元(其中壞賬準備1339萬元),我們無法獲取煤炭貿易相關客戶、供應商的上下游穿透資料,原始供貨方、終端使用方的出入場資料及物流資料,無法核實收入的真實性、準確性,無法核實煤炭貿易產生的應收賬款真實性、準確性和可收回性。”
*ST未來2022年半年報顯示,報告期末,其貨幣資金余額為12.94億元,比上年年末增加338倍,其主要原因是報告期內公司收回拆借款所致。而2022年年報顯示,*ST未來貨幣資金僅為134.36萬元。
根據《事先告知書》,*ST未來2022年度報告被出具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上述情況已觸及《上海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2023年2月修訂)》終止上市條件。根據相關規定,上海證券交易所對*ST未來股票作出終止上市的決定。
來源:中國經營報(記者 晏國文 曹學平)
主管單位:中國反腐敗司法研究中心
主辦單位:企業廉潔合規研究基地
學術支持:湘潭大學紀檢監察研究院
技術支持:湖南紅網新媒科技發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