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泰君安大動作!重新入股國聯安基金,大資管業務持續布局
國泰君安在基金資產管理業務上的布局再現大手筆!
近日,國泰君安與安聯集團簽署《股權轉讓協議》,約定由國泰君安收購安聯集團所持有的國聯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49%的股權,本次交易尚待證監會以及有關機關的批準。交易完成后,太平洋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和國泰君安證券將分別持有國聯安基金51%和49%的股權。
重新入股國聯安基金
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的公示顯示,2023年9月,國泰君安證券與安聯集團簽署《股權轉讓協議》,約定由國泰君安收購安聯集團所持有的國聯安基金49%的股權。
本次交易前,國聯安由太平洋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太保資產)和安聯集團分別持有51%和49%的股權,并由太保資產和安聯集團共同控制;本次交易后,國聯安將由太保資產和國泰君安分別持有51%和49%的股權,并由太保資產和國泰君安共同控制。
10月11日晚間,證監會官網也顯示,關于國聯安基金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變更持有百分之五以上股權的股東、持股不足百分之五但對公司治理有重大影響的股東或者實際控制人審批》,材料已被接收。
事實上,這并不是國泰君安第一次成為國聯安基金的股東。國聯安基金成立于2003年,是國內首家獲準籌建的中外合資基金公司,其最初的兩位股東便是國泰君安證券和安聯集團,二者持股51%和49%。
2017年,國泰君安為了推進華安基金股權收購方案,需要滿足“一參一控”的監管要求,因此放棄了國聯安的控股權,將國聯安的51%股權以10.45億元轉讓給太保資產,從而最終實現了對華安基金的股權收購計劃。
2022年5月,證監會發布了《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監督管理辦法》及其配套規則,“一參一控一牌”正式落地,即同一主體在參股一家基金、控股一家基金的基礎上,還可以再申請一塊公募牌照。因此,國泰君安此次有機會重回國聯安基金。
安聯集團放棄參股國聯安基金亦有自身考慮。
今年8月,證監會官網顯示,安聯集團旗下安聯投資有限公(Allianz Global Investors GmbH)發起設立的安聯基金,已獲得證監會核準設立的批復,該基金公司由安聯投資100%控股,注冊資金3億元,成為國內第九家外商獨資公募基金公司。
安聯集團在回應股權出售方案時表示:“此舉符合安聯集團的戰略規劃,旨在專注于我們在中國開展全資資產管理業務。此外,安聯投資作為安聯集團旗下負責全球資產管理的公司,最近獲得中國證監會批準在中國設立公幕基金管理公司。這表明我們在中國的承諾,以及在這個重要市場發展基金管理業務的決心?!?/span>
奔向“一參一控一牌”
國泰君安近年積極布局資管業務,旗下資管子公司國泰君安資管于2020年12月獲批公募牌照,公司于2022年控股并表華安基金,成為“公募新規”后業內首家“一控一牌”的證券公司。
事實上,國泰君安目前控制的這兩家公司在業內都頗具實力。截至2023年上半年底,國泰君安資管資產規模5063.68 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6.8%。其中,集合資產管理規模1.975.59億元、較上年末增長27.8%;單一資產管理規模1.412.45 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3.5%,專項資產管理規模1.253.74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4.1%。
上半年,國泰君安資管新發公募產品9只、首發規模合計10.19億元,期末存續公募產品39只、管理規模421.90億元。根據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統計,2023年第二季度,國泰君安資管私募資產管理月均規模排名提升至行業第三位。
截至2023 年6月30 日,國泰君安資管總資產為77.87億元,凈資產為59.13億元;2023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7.51 億元,凈利潤 2.04 億元。
2023年上半年,華安基金共發行18只新基金,合計募集資金192億元,其中,主動權益類基金新發行規模89億元,排名行業第一位;加強產品創新,完成首批公募REITs擴募。報告期末,管理資產規模6796.69億元、較上年末增長 9.2%,其中公募基金管理規模6023.72億元、較上年末增長9.1%,專戶資產管理規模772.97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0.0%。
截至2023年6月30日,華安基金總資產為74.95億元,凈資產為48.43億元;2023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8.38億元,凈利潤 5.17 億元。
如果受讓國聯安股權成功,國泰君安或將實現“一參一控一牌”。
國泰君安則表示,未來,將加快構建“財富管理+資產管理”雙輪驅動、形成價值閉環的業務發展模式,助力投資者共享中國經濟和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紅利,增加財產性收入,促進實現共同富裕,為上海全球資產管理中心建設貢獻新的更大力量。
來源:券商中國
主管單位:中國反腐敗司法研究中心
主辦單位:企業廉潔合規研究基地
學術支持:湘潭大學紀檢監察研究院
技術支持:湖南紅網新媒科技發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