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余名消費者退費無門,涉案近千萬元
連日來,有多名消費者向藍鯨記者透露,上海貝倚水療中心(下稱貝倚)員工罷工,門店閉店失聯,自己在店里剩余價值上萬元的美容項目退費無門。
張女士對藍鯨記者透露,自己于2018年加入這家店的會員,一開始買的是普通美容卡,后來升級了美容項目便不斷向里面充錢,最近一次充值還是在2月23日,金額為7500元。前后累計充值金額接近10萬元。目前門店關門,剩余項目無法兌現也無法退費。
張女士稱:“對接的服務員會時不時向自己推銷他們家的項目,甚至會用很昂貴的項目來做誘餌,目的就是讓消費者充錢。并且充值購買的過程中沒有簽訂任何合約,所有簽字項目都是在對方電腦上完成的。
另有消費者透露,自己于2008年就加入了會員,已經是十多年老客戶了,一直在店里做美容項目都很安全,沒想到如今會跑路。該門店位于上海市南京西路1038號梅龍鎮廣場9層901A室。在本地生活平臺上,貝倚處于歇業關閉的狀態。
消費者爆料當天,記者便前往門店查看,發現貝倚雖然大門緊閉,但基礎設施仍在店內,前臺甚至還貼著收款碼。隨后藍鯨記者前往梅龍鎮廣場的物業處,對方工作人員稱:“貝倚大約在上周(4月9號)樣子關門的,也不知道具體原因,我們一直在聯系但是聯系不上,最近已經有很多人過來咨詢過了。”
藍鯨記者統計發現,大多數消費者累計充值金額在5~10萬元之間,余額基本都在上萬元。該事件涉及百余名消費者、累計金額接近千萬。
現代健康科技營利雙降:去年上半年虧損超2000萬,公司仍在斥巨資買豪車
在實地調查的過程中,藍鯨記者發現,貝倚大門旁邊印著“現代美容中心”的字樣,而“現代美容中心”(Modern Beauty Salon)和“貝倚”(be)兩大品牌均隸于香港上市公司現代健康科技旗下。
公開資料顯示,現代健康科技董事會主席、行政總裁為曾裕。公司及其附屬公司的主要業務范圍在中國內地、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新加坡,提供美容保健服務(包括美容連鎖店Modern Beauty Salon、美容技術中心Veribel Aesthetic Clinic、美容管理中心be beauty shop和健康水療中心Mu-lan Spa)和銷售護膚保健產品。
作為一家香港的上市公司,現代健康科技近年來的業績并不理想。
據現代健康科技2023年半年度業績報告顯示,公司實現營收2.11億港元,同比下降6.3%。虧損2856.9萬港元,去年同期為盈利4096萬港元,同比下降169.75%。
分業務來看,美容及保健服務營收1.95億港元,同比下降7.4%。銷售護膚和保健產品實現營收1645.8萬港元,同比增加8.3%。
作為現代健康科技業務的重要組成部分,美容及保健服務占營收比重超過九成,這一業務的下滑直接影響了公司的整體業績。
業績下滑讓現代健康科技的股價持續走低,截至發稿,該公司流通市值僅有7688萬港元,還不及公司半年的營收。
值得注意的是,在營利雙降業績并不理想的情況下,公司仍斥巨資購買了一輛豪車。
2024年2月19日,現代健康科技發布公告,于2024年2月8日,買方Splendid Overseas Pte Limited(公司間接全資附屬公司)與賣方F1Autos Pte Limited就購買事項訂立汽車銷售協議,以122萬新加坡元(約650萬人民幣),購買了一輛Rolls-Royce Dawn V12Auto(勞斯萊斯曜影)汽車。
公告稱,購買該汽車的目的是透過提高接送服務為集團的尊貴客戶及╱或潛在客戶提供更優質的客戶服務。經考慮到Rolls-Royce作為頂級高端汽車品牌及其車型的品質及受歡迎程度,董事認為購買事項對集團有利,此乃有助豐富客戶體驗及提升集團品牌形象,從而加強客戶關系,并在集團的品牌推廣及發展方面有正面貢獻。
閉店前股東發生變更,現代健康科技上演大逃亡
目前現代健康科技主要布局在香港,擁有32家服務中心,另在新加坡有7家門店。
在中國內地市場,現代健康科技分別通過在上海和廣州設立外商獨資公司經營合計三間服務中心。財報顯示,現代健康科技在中國內地提供的服務和來自預付美容套票的收入分別為266.9萬港元和315.3萬港元,較去年同期分別減少40.6%及增加9.7%。
記者查詢發現,這兩家外商獨資公司分別為上海貝倚美容健身有限公司、廣州貝倚美容健身有限公司,現代健康科技通過一家名為MPL(HK)LIMITED的孫公司對上述兩家公司實現百分百控股。
而上海貝倚美容健身有限公司關聯的門店正是上海梅龍鎮廣場關門的店鋪。據天眼查顯示,該公司于2024年3月4日更換了股東,原股東MPL(HK)LIMITED 退出,新股東為“升豐實業有限公司”注冊地在香港,疑似空殼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發生變更的不止上海貝倚,廣州貝倚也在今年2月進行了股東變更,原股東MPL(HK)LIMITED 退出。
這一番操作下來,現代健康科技實現了對中國內地市場兩家公司的完全清退,也就是說從今年3月份開始,這兩家公司運營的三個門店均與現代健康科技無關了。
事實上,從財報來看,這三家門店半年合計收入僅有582.2萬港元,且收入處于持續走低的態勢,與公司過億的主營業務相比體量小到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由此可見,現代健康科技想以跑路的方式甩掉這一業務也并非沒有可能。
對于門店疑似跑路、股東變更的情況,記者多次致電現代健康科技香港辦事處、客戶服務,但截至發稿均未有回應。
隨后記者又致電了廣州貝倚美容健身有限公司咨詢相關情況,接線的工作人員表示,接到總公司那邊的消息,上海這邊門店已經是不同公司了,與他們沒有關系。當被問到是否能夠提供總公司的聯系方式時,對方拒絕提供。
一場有預謀的集資詐騙?律師稱消費者維權困難
在溝通的過程中,多位消費者向藍鯨記者表示,這不是一起簡單的閉店跑路事件。
“貝倚跑路并非沒有征兆,在閉店之前和自己對接的員工曾有意催促趕緊做項目,有銷售用低價做項目的說辭誘導消費者充值。就在閉店前兩三天。銷售仍然在瘋狂向自己推銷項目,由于多年來的信任,大家也都充值了。”
結合股東、法定代表人變更的時間點,消費者堅信,這是一場有預謀的集資詐騙跑路事件。
對此,上海功承瀛泰律師事務所唐潮律師對藍鯨記者表示,如果公司股東濫用公司法人獨立地位和股東有限責任,逃避債務,嚴重損害公司債權人利益的,應當對公司債務承擔連帶責任。
如果在閉店前,商家存在利用促銷等手段,刻意引導消費者充值的行為,公司股東則可能涉嫌濫用公司法人獨立地位和股東有限責任,逃避債務,嚴重損害公司債權人利益,而對公司債務承擔連帶責任。在刑事責任層面,則可能構成合同詐騙罪,從而承擔相應的刑事責任。
唐潮認為,由于消費者天然的弱勢地位,難以獲得相關證據,僅能證明其與上海貝倚美容健身有限公司之間的合同關系,所以往往難以獲得公安機關的立案。而在民事方面,同樣存在消費者訴訟維權成本較高的問題,同時正如本次事件中的升豐實業有限公司有一定可能是空殼公司,在類似事件中,消費者即使獲得了勝訴判決,也并不能確保被執行人有相應財產可供執行,消費者的權益依然難以得到實際的保障。
近年來,早教機構、美容院、健身房等服務業出現了多起“跑路”案例,就在幾天前,央視新聞還曾曝光過知名兒童早教連鎖品牌金寶貝在全國多地掀起了閉店潮的事件。
這些機構在收取了消費者的預付費用后突然關閉門店,導致消費者面臨經濟損失和維權困難的問題,最后再把爛攤子甩給職業背債人。
北京云亭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劉令娜律師對藍鯨記者表示,目前的工商變更登記制度并不能杜絕這種行為發生,因為將法定代表人或者股東變更成某個主體是企業的經營自主權,工商登記機關并不會進行審查和限制。
這背后反映出我國目前的工商管理制度存在一定的漏洞,雖然《公司法》規定“公司的法定代表人由代表公司執行公司事務的董事或者經理擔任”,但實際在變更過程中并不會對變更的人員進行審查,變更的法定代表人有的不是公司總經理、董事長,甚至都不是公司員工。因此,建議之后工商登記機關加強審查,重點關注上述行為,尤其是在該企業可能發生信用風險的情況下。
同時,消費者或者其他市場主體在與該類企業建立合同關系之前,甚至建立合同關系之后,對其歷史工商變更行為、輿論事件等進行關注,有必要的情況下,可以要求現股東對公司債務做擔保。一旦感覺該類企業有風險發生的可能,就要及時終止合作,減少損失。
來源:藍鯨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