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銀行渠道中心,你有資金需求嗎?”“利息低至3厘起,我們可以幫你從銀行貸到款”……
近期,湖南湘江新區農商行、吉首農商行、保靖農商行、洞口農商行、邵東農商行、三湘銀行等多家本土銀行密集發文提示風險,聲明未與任何中介進行合作。
湖南多家銀行表示,發現有不法中介冒充銀行名義,以線下簽約中心等形式,欺騙、誘導客戶通過其融資并收取高額費用。
銀行明確,所有貸款業務均未與任何中介機構或個人合作,辦理貸款除收取合同約定的貸款利息以外,無需支付“中介費”“介紹費”“手續費”“包過費”“代辦費”等任何不正當費用。
遍地是銀行,為什么還需要中介?
長沙一本土銀行相關人員告訴記者,一是部分客戶依然認為貸款要找關系,貸款中介往往號稱與銀行有合作代理關系,中介利用這種心理進行誘導;二是部分貸款人的資質較差,難以通過正常途徑貸款,也是貸款中介有生存空間的原因。
“主要是征信有問題,自己跑銀行貸不出來。”長沙一中介直言,渠道部門能夠幫助客戶進行包裝。
不僅是湖南,河南、江西等省份也有銀行發布聲明。可見,不法貸款中介活動在多地存在。對于全國多地銀行的密集聲明,有業內人士表示,新一輪非法貸款中介專項治理行動或將開啟。
這并非銀行業首次密集發表。
2023年,原銀保監會(現為國家金融監管總局)曾發布《關于開展不法貸款中介專項治理行動的通知》,開展不法貸款中介專項治理行動,對誘導、幫助借款人違規申請貸款的中介,納入合作黑名單等。當時,就有金融機構響應號召。
監管之所以向貸款“黑中介”亮劍,無疑與其侵害了消費者的正當權益及隱含的風險有關。
有長沙市民反映,被套路按照1%~3%的手續費辦理二手房按揭貸款,“臨到簽約了,交了二手房買賣定金,才知道有這項費用。”
記者了解到,一些二手房中介以“行規”為由進行誘導。并且,二手房中介并不直接收取該費用,而是通過關聯公司辦理為由,推高二手房交易費用。
此外,少數銀行為了完成經營業績和考核指標,通過貸款中介來拉業務、拉客戶,這也助長了貸款中介的氣焰。
不僅利用信息差“套路”,還有一些貸款中介通過制造貸款陷阱,收取高額手續費、服務費、違約金等,從而造成個人征信、信息泄露等風險。四川一消費者“貸款10萬被收2.9萬服務費”就是典型的例子。
針對貸款中介的風險,湖南有銀行主動出擊,全面開展“陽光信貸”服務,要求對信貸客戶遵守公開透明、廉潔自律等原則辦理各項融資服務,依法打擊不法貸款中介滲透和騙取融資,切實保護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
來源:紅網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