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基礎研究、提升原始創新能力,是建設科技強國和世界一流企業的必然要求。企業作為科技創新主體和市場經濟主體,應加強目標導向的基礎研究,解決產業發展和工程實踐中的基礎科學問題。
在2025年中關村論壇期間,3月29日,國務院國資委舉辦以“強科學發現之源,筑材料發明之基”為主題的“企業發現與發明論壇”。
論壇上,中央企業、地方國企、民營企業等代表,面向全球發布“企業加強基礎研究十條”倡議,倡導企業加強目標導向的基礎研究,當好“出題人”“答題人”“閱卷人”。
倡議全文如下
當好基礎研究“出題人”
一凝練提出科學問題
建立“科學家+企業家+工程師”共同參與的基礎研究問題發現機制,面向產業核心需求共同凝練科學問題,發揮戰略科學家作用,開展以凝練科學問題為目標的研究。
當好基礎研究“答題人”
二強化基礎研究布局
加強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基礎理論、基本方法和關鍵機理研究,從源頭和底層支撐關鍵核心技術突破,加強未來科技和產業前沿方向研判與技術預見,超前布局基礎研究任務,加大非共識、顛覆性基礎研究項目布局。
三集聚培養人才隊伍
加快重點領域基礎研究人才和創新團隊培養,培養使用戰略科學家,支持青年科技人才挑大梁、擔重任,聯合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共同培養碩博士,暢通人才在企業、高校、科研院所流動。
四加大經費投入力度
持續加大基礎研究經費投入,提高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投入占比,積極用好國家、地方各類支持政策,以社會資本、產業資本等形式拓寬多元化資金投入渠道,高效用好研發經費。
五打造高效研發平臺
發揮全國重點實驗室基礎研究“主陣地”作用,積極建設國家技術創新中心、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中試驗證平臺,探索組建產業技術創新研究院,與高校院所共建新型研發機構,提升關鍵共性技術供給能力。
當好基礎研究“閱卷人”
六加快科研范式轉型
探索將大數據、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新技術與基礎研究深度融合,加快科學研究向第四范式、第五范式轉變,促進研發方式升級,以數據驅動科學發現和技術發明。
七推動成果轉化運用
與高校院所緊密合作,圍繞產業發展、市場需求提前設計基礎研究項目,推動有價值的基礎研究成果加快在企業轉化,主動為基礎研究成果提供早期應用場景和試用環境,體系化推動基礎研究和技術創新。
營造基礎研究良好生態
八優化科研組織管理
完善基礎科研組織模式和選題機制,開展高風險、高價值基礎研究,探索重大基礎研究項目經費包干制,加大對青年科技人才穩定支持,健全差異化評價體系。
九深化國際開放合作
主動融入全球創新網絡,積極參與國際大科學計劃和大科學工程,主動發起設立國際科技組織,布局建設海外研發中心,深化與全球高水平大學、科研機構學術交流和人才交往,推動基礎研究成果惠及全人類。
十營造良好創新氛圍
用好用足國家各類支持政策,賦予科研人員更大技術路線決定權和經費使用權,完善容錯機制,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兩彈一星”精神,鼓勵科研人員“十年磨一劍”“甘坐冷板凳”,營造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良好氛圍。
來源:國資小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