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司法部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全國工商聯印發《關于進一步發揮行政復議監督職能 規范涉企行政執法的指導意見》(下稱《指導意見》)和《行政復議監督規范涉企行政執法典型案例》(下稱《典型案例》)。
開展規范涉企行政執法專項行動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2025年5月20日起正式施行的民營經濟促進法對持續優化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民營經濟發展環境,促進民營經濟持續、健康、高質量發展作出明確規定。《指導意見》結合規范涉企行政執法專項行動和貫徹落實民營經濟促進法有關部署要求,全面總結行政復議服務企業高質量發展工作經驗,從總體要求、明確行政復議監督涉企執法重點、提升行政復議吸納涉企行政爭議能力、做深做實涉企行政爭議實質化解、深化涉企行政復議辦案規范效能、強化涉企行政復議以案促治、凝聚規范涉企執法工作合力七個方面提出了22項具體舉措,為加強涉企行政復議工作、推動提升涉企行政執法水平作出明確指引。
同時聯合發布的10件典型案例,反映了各地認真開展行政復議服務企業高質量發展工作取得的突出成效,為各地行政復議機構、涉企行政管理部門和工商聯繼續強化協同配合,共同推動高質效辦理涉企行政復議案件,妥善化解涉企行政爭議,依法平等保護各類經營主體合法權益,促進提升涉企行政執法水平提供了示范指引。
司法部有關負責人就《關于進一步發揮行政復議監督職能 規范涉企行政執法的指導意見》《行政復議監督規范涉企行政執法典型案例》答記者問
近日,司法部辦公廳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全國工商聯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發揮行政復議監督職能 規范涉企行政執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行政復議監督規范涉企行政執法典型案例》(以下簡稱《典型案例》)。為便于各方面準確把握有關情況,司法部有關負責人就《指導意見》《典型案例》的有關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問:《指導意見》發布的背景是什么?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發揮行政復議公正高效、便民為民的制度優勢和化解行政爭議的主渠道作用;要強化執法監督,集中整治亂收費、亂罰款、亂檢查、亂查封,切實依法保護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合法權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專門部署開展規范涉企執法專項行動。2025年5月20日,民營經濟促進法正式施行,持續優化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民營經濟發展環境。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結合規范涉企行政執法專項行動和貫徹落實民營經濟促進法有關要求,司法部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全國工商聯在全面總結行政復議服務企業高質量發展工作成效的基礎上,研究制定了《指導意見》,充分發揮行政復議規范涉企執法的監督職能和化解涉企行政爭議主渠道作用,鞏固拓展行政復議服務企業高質量發展工作成效,助力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服務保障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問:《指導意見》的總體思路是什么?
《指導意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深入踐行習近平經濟思想、習近平法治思想,深入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和國務院決策部署,全面正確貫徹實施新修訂的行政復議法,不斷建立健全涉企行政復議體制機制,推動涉企行政復議工作提質增效,加強行政復議依法化解涉企行政爭議工作,依法平等保護各類經營主體合法權益,促進提升涉企行政執法水平,規范市場競爭秩序,進一步提振企業發展信心,增強市場活力,為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發展新質生產力、加快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堅實法治保障。
問:《指導意見》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指導意見》包含七個部分內容。一是總體要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正確有效實施新修訂的行政復議法,全面強化涉企行政復議工作,進一步提振企業發展信心,增強市場活力。二是明確行政復議監督涉企執法重點。包括強化對涉企罰款、涉企政府失信等突出問題監督力度,依法辦理涉企行政復議案件,強化規范性文件審查,督促行政復議法律文書履行。三是提升行政復議吸納涉企行政爭議能力。包括暢通涉企行政復議申請渠道,完善受理機制,推進涉企“在線復議”,持續面向企業宣傳行政復議。四是做深做實涉企行政爭議實質化解。包括落實涉企行政復議辦案溝通機制,加強調解和解,凝聚涉企行政爭議實質化解合力。五是深化涉企行政復議辦案規范效能。包括加強涉企行政復議類案規范,健全助企防范行政爭議機制,統一規范涉企行政爭議處理。六是強化涉企行政復議以案促治。包括組織涉企行政復議聽證旁聽活動,發布典型案例,開展涉企執法突出問題會商,加強規范涉企執法指導培訓。七是凝聚規范涉企執法工作合力。包括推廣涉企行政復議案件回訪機制,開展行政爭議化解聯合調研,形成規范涉企執法監督合力。
問:《指導意見》在加強行政復議監督規范涉企行政執法上有哪些重點安排?
一是加強涉企罰款突出問題治理。注重對大額頂格處罰、無裁量基準處罰、異地執法等情形的審查核實,糾正小錯重罰、以罰代管、以罰增收等突出問題。二是加大涉企政務失信監督力度。及時糾正行政機關不依法依約履行行政協議、隨意改變行政承諾等失信行為,依法維護有關企業信賴利益等各項合法權益。三是依法辦理涉企管理領域案件。緊盯與企業生產經營關系密切的行政處罰、行政許可、行政征收等行政行為,加強行政復議個案監督,堅決糾正侵犯企業合法權益的違法或者不當行政行為。四是強化涉企規范性文件附帶審查。及時督促調整影響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妨礙各類經營主體公平競爭、干預各類經營主體自主決策的“紅頭文件”,促進不同層級的涉企政策同向發力。五是督促涉企行政復議法律文書履行。對于有履行內容或者整改要求的涉企行政復議法律文書全面建檔立賬,逐案督促落實,確保決定內容按期實質性履行到位,意見、建議全面整改落實到位。
問:《指導意見》在形成規范涉企行政執法合力上有哪些要求?
《指導意見》突出加強行政復議機構、發展改革委等涉企管理部門、工商聯以及有關監督部門的銜接協作,凝聚規范涉企行政執法、服務保障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合力。一是推廣涉企行政復議案件回訪機制。涉企行政復議案件辦結后,行政復議機構、有關部門和單位及時回訪涉案企業對行政復議案件辦理成效的滿意度,了解涉案企業生產經營的矛盾焦點和難點,發現企業仍存在與行政復議案件相關、尚未完全解決的實際困難的,會同有關部門和單位在法律框架內積極推動解決。二是開展涉企執法和爭議化解聯合調研。與當地企業開展常態化溝通交流,聽取企業對涉企執法、涉企行政復議等工作的意見建議,增強規范涉企執法的針對性、實效性。三是形成規范涉企執法監督合力。在涉企執法領域做到共研問題、共糾違法、共促實效,形成考核督察、規范執法、個案監督多維度規范涉企執法的制度合力,推進涉企領域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
問:去年司法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全國工商聯部署開展服務企業高質量發展工作,總體成效如何?
2024年,司法部聯合國家發展改革委、全國工商聯,在全國部署開展行政復議服務企業高質量發展工作,提出5個方面18項具體舉措。各級行政復議機構會同發展改革部門、工商聯積極落實,推動有關工作取得突出成效。一是積極暢通涉企行政復議申請渠道,切實維護企業合法權益。全國各級行政復議機構共辦理涉企行政復議案件7.9萬件, 通過調解、和解實質性化解行政爭議1.9萬件,依法平等保護各類經營主體合法權益。二是嚴格規范涉企執法,持續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2024年全國各級行政復議機關堅持依法糾錯,通過變更、撤銷、確認違法等方式糾正亂罰款、亂查封等侵害企業合法權益的違法和不當行政執法行為6500余件。堅持“治已病”與“治未病”相結合,通過制發行政復議意見書、發布涉企典型案例、錯案評查、專項整治等方式,及時糾正行政復議辦案中暴露出的涉企執法共性突出問題,推動行政執法部門不斷完善制度、改進執法。三是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保障新質生產力高質量發展。全國各級行政復議機關嚴格審查涉專利、商標等知識產權領域的行政執法行為,依法保護創新主體的知識產權,鼓勵創新創造。積極運用調解和解等實質性化解機制,協調有關部門妥善處理涉再生資源公司等新能源技術企業的行政爭議,解決企業經營的燃眉之急,促進新質生產力發展。對生態環境領域違法或不當行政行為進行糾錯,監督行政機關依法履行生態環境保護職責,切實服務綠色發展。加強對影響市場公平競爭秩序的“紅頭文件”等附帶審查,促進統一大市場建設,保障開放發展。
問:我們注意到,下發《指導意見》的同時,司法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全國工商聯還聯合發布了10件典型案例,這些案例都有哪些特點?
這批案例反映了各地認真開展行政復議服務企業高質量發展工作,通過高質效辦理涉企行政復議案件,妥善化解涉企行政爭議,依法平等保護各類經營主體合法權益,促進提升涉企行政執法水平。一是嚴格依法糾錯,促進行政機關規范涉企執法。行政復議機關對涉企違法或不當行政行為做到“該糾就糾、有錯必糾”,堅決糾正侵害企業合法權益的亂收費、亂罰款等問題。比如案例一“某公司不服江蘇省某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收取住宅專項維修資金行政復議案”中,行政復議機構審查發現被申請人向開發建設單位收取住宅專項維修資金的依據不合法,主動啟動規范性文件附帶審查程序,決定停止規范性文件相關條款的執行,撤銷了行政機關亂收費行為,后續又推動廢止了相關文件。二是聚焦企業經營,服務保障企業高質量發展。行政復議機關跳出“就案辦案”的思維模式,積極回應企業民生關切,著力解決企業急難愁盼問題。比如案例三“某公司不服廣西壯族自治區某市場監督管理局撤銷行政許可行政復議案”中,行政復議機構既關注民生實際與企業困境,精準查明申請人實質符合許可條件,協調推動被申請人對申請人重新作出許可,以柔性治理助力企業紓困解難。三是推動守信踐諾,營造法治化營商環境。行政復議機依法糾正行政機關違背約定、未兌現承諾等行為,督促行政機關切實守信踐諾,營造公平透明、可預期的法治化營商環境。比如案例四“某公司不服湖北省某市人民政府未履行彌補負資產職責行政復議案”中,行政復議機關通過釋法說理、搭建調解平臺、發送法律風險告知書等方式,推動政府履行多年未落實的補償承諾,有效維護了企業合法權益。四是加強調解和解,推動實現案結事了。行政復議機關充分運用新修訂行政復議法規定的調解和解、督促自行糾錯等新機制,將矛盾糾紛有效化解在行政復議程序中。比如案例九“某公司不服北京市某街道辦事處限期拆除決定行政復議案”中,行政復議機關通過“聯動會商”機制推動多部門協同治理,有效打破部門間的信息壁壘,推動行政機關自行糾正違法行為,最終使矛盾糾紛得到妥善化解。
來源:央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