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檳榔身份的界定再次成為社會熱議的話題,個別省市的市場監督管理局出臺相關規定禁售檳榔產品,再次把檳榔這個涉及海南百萬農民利益的產業推上風口浪尖。
海南省檳榔協會發文介紹,據史書記載,海南種植檳榔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發展至今,海南的檳榔種植面積已占全國的95%以上,海南島是世界著名的“長壽島”,而海南人咀嚼檳榔已有上千年的歷史,素有“客至奉檳榔”的習俗。
協會稱,近年來海南也在推動檳榔產業轉型升級。針對多年來不符合標準的煙熏加工方法,海南已多次出臺、修訂相關監管規定,全面禁止檳榔土法熏烤,大力推廣檳榔綠色環保烘干技術,引導檳榔加工企業實施設備綠色改造,加強加工行業標準化建設,建立健全檳榔加工產品的質量標準體系和技術規范,制定出臺檳榔初加工干果食品安全地方標準,從源頭保證檳榔產品質量。2021年10月海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批準發布了海南省地方標準《檳榔》(標準編號:DB46/T543-2021),通過地方規章進一步保障了海南檳榔產業發展。
在檳榔種植環節,支持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推廣檳榔新品種“熱研1號”,并改造檳榔加工工藝和流程,開發出更多符合市場需求的健康產品。
協會還表示,因檳榔是我國四大南藥之首,具有降氣、行水、截瘧、利消化等藥用功能,有著較高的藥用價值,這一藥用價值令國內外患者受益頗多。近年來,海南省檳榔協會協助海南省農業農村廳、聯合多家國家級、省級科研機構和單位,積極推進檳榔藥食同源的科學研究。
協會強調,在檳榔深加工方面,“中國檳榔”“海南檳榔”與“湖南檳榔”是3個不同的概念,有人對檳榔“談虎變色”,實質是對3個概念的等同與混淆。為了加快拉開“海南檳榔”與“湖南檳榔”的區別,近年來海南省檳榔協會積極推動相關企業和科研機構,加大力度研發健康的、沒有粗糙纖維的、不傷害口腔粘膜的、檳榔堿含量較低的檳榔口香糖,目前已取得階段性研究成果。
協會針對全國檳榔產業倡議稱,一、政府有關部門應建立健全相關法律法規和行業標準,加強檳榔行業全產業鏈的監管。二、相關部門應加強檳榔產業相關產品的研發,加大藥食同源的研究投入,開發出更多檳榔藥用的延伸產品。三、進一步推動初加工環保烘干設備的全面落地,加強對深加工標準化流程的監管,提升檳榔制品的健康價值。
北京青年報記者 宋霞
主管單位:中國反腐敗司法研究中心
主辦單位:企業廉潔合規研究基地
學術支持:湘潭大學紀檢監察研究院
技術支持:湖南紅網新媒科技發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