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省長沙市主持召開新時代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座談會時強調,要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積極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要求“健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體制機制”,明確了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點任務、主攻方向并作出全面部署。
新質生產力特點是創新,關鍵在質優,本質是先進生產力。湖南省高速公路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集團”)正在以改革促發展,理應搶抓機遇,立足理論、現實、未來“三個視角”,抓住“五項重點”,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在協同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和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中奮勇爭先、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湖南篇章貢獻高速力量。
加強黨建引領,在新方向上凝聚發展共識度
集團全面落實“兩個一以貫之”,用系統思維推進基層黨建工作,以高質量黨建為國有企業新質生產力發展提供政治保障、組織保障、文化保障。牢記“國企姓黨”,推進黨建提質登高。持續發力“黨建強基賦能”活動,全面實施“第一議題”制度,通過推行“1234”學習機制,高質量開展黨內集中學習教育;創新打造“守創紅”黨建品牌,不斷激發集團黨員干部干事創業熱情。堅持“國企強國”,推進黨業融合發展。從“融”入手,將黨建工作融入集團改革發展與新質生產力培育全過程。強化“黨建+產業轉型升級、重點項目建設、運營服務提質增效”等舉措,實現針對化策劃、項目化推動、特色化執行,助力生產性要素優化配置。淬煉“國企文化”,推進價值共識凝聚。完善“守·創”文化體系,持續推進清廉高速建設,積極履行國有企業政治責任、社會責任、經濟責任。把新質生產力發展愿景的宏大敘事落地為全體職工身體力行的切實行動,發掘和選樹更多的“守正、守業、守責,創新、創效、創優”典范,提升企業的社會形象和品牌價值。
深化國企改革,在新態勢上穩固發展含金量
集團統籌推進功能結構性改革和體制機制性改革,打通束縛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堵點卡點。完善現代企業治理體系建設。持續推動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不斷完善公司治理結構,推進產業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以省國資委“國有企業公司治理示范創建企業”為新起點,既抓好全面落實,也抓好重點突破,不斷提升改革的綜合效能,持續提升企業規模能級和市場影響力。對標一流企業開展價值創造。聚焦提升增加值,提高企業對國民經濟增長的貢獻度;提升功能價值,更好體現在服務國家戰略目標和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地位作用;提升經濟增加值,提高企業經營效率和質量;提升戰略性新興產業收入和增加值占比,打造新的產業支柱;提升品牌價值,增強企業可持續發展能力。構建投、建、運、產“四輪驅動”格局,打造核心業務、融資平臺、全產業鏈“三大支撐”體系,布局“1+6+1”業務,持續塑造國有企業的功能優勢、競爭優勢。加快布局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對標央企,探索開展產業煥新行動和未來產業啟航行動,健全新興產業培育機制。持續落實集團“十四五”戰略規劃中的科技創新、數字化轉型等4個專項規劃,利用好我省成功入選首批交通基礎設施數字化轉型升級示范省份帶來的重大歷史機遇,推動產業戰略向智慧高速、新能源、數字化、環保方向遷移外拓。聚焦人才強企增強發展競爭力。打好人才引進、英培計劃、社會和校園招聘“組合拳”,引入“源頭活水”。加強青年人才培養,建強集團博士后創新創業實踐基地、省重點實驗室平臺,精準培育具備創造新質生產力潛力的管理型人才,育好“固土強基”。“量身定制”激勵保障機制,實行市場化、差異化薪酬,營造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良好氛圍,激勵人才持續釋放創新創造的活力,加速“化木為林”。
促進科技創新,在新賽道上贏得發展主動權
集團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要在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助力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科技創新高地中闖出新路子。做活建強高速路衍特色產業。結合“產業轉型升級奮進年”要求,以新質生產力引領集團產業發展,引進具有強鏈補鏈效應、附加值高、帶動力大的項目。推進服務區與物流倉儲、文化旅游、商業開發、客運接駁等產業共同發展。積極發展“服務+”新業態,突出標準化呈現和特色化服務,推動交旅融合發展。加速科技創新成果轉化運用。“一盤棋”推進集團數字高速建設,大力建強“1+3+N”平臺,奠定“基礎同座、數據同源”管理基礎。重點做好監測預警與多跨協同聯動機制、橋梁災害預警監測、數據運營等試點項目。主動推行智慧管養,推廣道路智能AI巡查、在役橋梁養護BIM技術、隧道智能管控平臺的應用,讓高速公路管養更加及時、準確、高效。培育原創技術造就“專精特新”。不斷強化科技創新,積極融入國家創新體系,加快構建云網融合、智能敏捷的新型基礎設施;打造高水平創新聯合體,深化同上中下游各類企業科技合作;加強企業主導的產學研深度融合,加大平安交通、綠色交通等優勢領域投入。目前4家公司成功申報省部級研發創新平臺,新增省部級科技獎勵(學會)9個、授權專利(含軟著)20個。新增2家湖南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升至14家。
緊盯統籌推動,在新路徑上壯大發展含綠量
集團在統籌推進設備更新、工藝升級、數字賦能、管理創新的同時,要增強綠色技術創新內驅力,實現路域減排控碳源,交能融合降能耗。堅定不移推動低碳轉型。踐行“雙碳”戰略,向“綠”而行。依托“高速公路瀝青路面綠色低碳養護”入選交通運輸部綠色低碳交通強國建設專項第一批試點任務的契機,用數智技術、綠色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推動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聚焦新型能源體系建設,在所轄服務區充電樁全覆蓋、全國首個600千瓦高速服務區液冷超充服務站建成使用的基礎上,加快探索高速公路沿線光伏發電就地就近消納場景。堅定不移優先生態保護。以自主研發的“模塊化智慧污水處理技術”成功應用為代表,實現更多科技成果從樣品演變成產品、從產品延伸為產業。堅持優化設計、標準化施工,推動建養一體化。耦合原有生態與現代基建,迅速形成鳳凰、花明樓等一批“有文化、有記憶、有溫度”的主題服務區與美麗高速路。堅定不移協同安全發展。統籌發展與安全,切實落實質量終身責任制和全生命周期理念;強化本質安全,全面推進排查整治,確保問題“銷號”、隱患“清零”;持續開展抗冰保暢、防汛抗旱等重點安全防范工作。
聚焦國企使命,在新擔當上聚集發展影響力
集團要緊緊圍繞國之大事、省之大計沖鋒在前,牢記“共享高速、共建美好”企業使命,以實際行動回饋社會。持續服務國省戰略。主動服務和融入國家及省發展戰略,加快新建、擴改高速公路項目建設,進一步完善暢通高效、覆蓋廣泛、智慧綠色、安全便捷的高速公路網絡,推進省際路網銜接和核心城市、重要城鎮間的直通互聯,高水平實現“人享其行、物暢其流”。持續改善公眾出行體驗。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深入推進“保安全、保暢通、保服務,大排查、大整治、大提升,創品牌、樹標桿”專項行動,保障路網健康運行,保持路況水平穩居全國第一方陣,持續在全省推進“路燈”品牌建設,讓人民群眾擁有更多安全感、獲得感、幸福感。持續增進民生福祉。充分尊重基層首創精神,鼓勵創新技術、工法,持續提升交通基礎設施長期供給質量和效率,致力于將新質生產力發展帶來的成果回饋于民。牢記肩負的社會責任,利用集團產業優勢、資源優勢和技術優勢,服務鄉村振興和災后重建,繼續發揚茶陵縣三華村駐村幫扶、對口支援資興搶險救災的干勁和作風,打通“生命通道”,辦好民生實事。
來源:紅星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