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才兼備、以德為先是我們黨選人用人的重要標準。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一次集體學習時指出,“增強黨性,重在堅定理想信念,鑄牢對黨忠誠,厚植為民情懷,純正道德品質,保持清正廉潔。”涵養高尚的道德品質是我們黨對黨員干部的一貫要求,只有不斷加強黨性錘煉,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
失德之害,害莫大焉。春秋末年,晉國大夫智宣子荀申錯誤地選擇了多才少德的智伯荀瑤為繼承人,結果導致其家族遭到滅族之禍。北宋史學家司馬光對此頗為感慨,在《資治通鑒》中評論道:“智伯之亡也,才勝德也。”他還提出“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意思是:才能是德行的憑借,德行是才能的統帥。現實中,一些黨員干部出問題,正是出在“德”上、出在黨性薄弱上。正所謂“一念收斂,則萬善來同;一念放恣,則百邪乘釁”,道德堤壩一旦潰決,后果不堪設想。
道德雖不同于法律,但對黨員干部而言,同樣具有約束作用。《中國共產黨章程》明確,要“加強道德修養,講黨性、重品行、作表率,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勵”;《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對“違反社會主義道德”“嚴重違反社會公德、家庭美德行為”都作出了嚴肅問責追責的規定;《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提出“陶冶道德情操”“既重政績又重政德”;等等。這些制度性安排,為黨員干部言行劃定了道德紅線,也提出了更高標準。
以學立德,筑牢思想根基。黨員干部的道德水平,不會隨著黨齡工齡的增長而自然提高,也不會隨著職務的升遷而自然提高,必須強化自我修煉、自我約束、自我改造。需以理論學習為基,深刻把握馬克思主義關于道德發展的規律,領悟社會主義道德的核心要義,樹立正確的是非觀、善惡觀。尤其是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找方法、找標準,帶頭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斷向高標準看齊。
以行踐德,在為民造福中升華道德境界。“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立志報效祖國、服務人民,這是大德,養大德者方可成大業。當焦裕祿頂著風沙行走于鹽堿地,當谷文昌在荒島種下綠蔭,當張富清深藏功名于山野……這些優秀共產黨人的身影,映照出“純正道德品質”的璀璨光芒。黨員干部當不斷體會和弘揚這些優良美德,為為人處世、安身立命提供重要啟示。同時,還需從做好小事、管好小節著手,“見善則遷,有過則改”,慎小事、拘小節,始終保持健康的生活情趣和純潔的人際交往。
明德惟馨,德行天下。黨員干部尤其是領導干部的道德修養,不僅關乎個人品行,更影響著社會風尚。當以純正道德品質為生命底色,將其熔鑄于堅定理想信念、恪守根本宗旨、嚴守紀律規矩的日常實踐之中,以高尚的道德情操示范,推動全社會形成崇德向善、見賢思齊的良好風氣。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作者: 李許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