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誤區一:領導者就有領導力
很多人認為領導者一定具有領導力,而事實是領導者可能沒有領導力,并不是每一位領導者都擁有領導力。
約翰·馬克斯韋爾在《領導力的5個層級》一書中講到:“職位是領導力的最低層級——入門層級。依靠職位的領導者只能夠產生頭銜所帶來的影響”“職位是唯一不需要能力和努力就能達到的層級,任何人都可以被任命到某個職位”。因為證實你的領導力,還有很多事情需要做。比如,特蕾莎修女以博愛的精神,默默關注著貧窮的人,使窮人感受到尊重、關懷和愛。她沒有高深的哲理,只用誠懇的服務和有行動的愛來醫治人類最嚴重的病源。因其一生致力于消除貧困,特蕾莎修女于1979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她沒有多高的職務卻有著強大的領導力,并贏得了大家的尊重。
再比如,我的一個學生有個14歲的女兒,在美國學習兩年回到中國后,一天早上與她的爸爸媽媽排隊買東西。人很多,等待時間很漫長,隊伍前面的一個熟人(孩子爸爸的下屬)讓孩子的爸爸插隊到前面優先購買。當孩子爸爸站到前面準備付費結賬的時候,被他的女兒看到了,孩子對他爸爸說了一句:Daddy,aren't you ashamed of yourself?(爸爸,你難道不為你的行為感到羞恥嗎?)孩子的問話讓她爸爸很不好意思。那么在這種情況下,誰具備領導力?當然是這個14歲的孩子,而不是她父親。所以,一個有領導力的人未必就是領導。
02誤區二:管理者等于領導者
在現實生活、工作中,管理者和領導者有著各自的側重:管理者主要管事,領導者主要管人;管理者注重短期業績,領導者注重企業的未來;管理者相對保守,領導者則勇于創新。兩者的作用也不是絕對的,實際管理中,領導者和管理者的作用是不斷轉換的。保守與創新是區別管理者和領導者的重要特點。當環境發生變化,領導者會打破規則,積極主動進行創新,而管理者由于他的權力是上級所給,出于人性的本能,會采取保守的方式。
比如,諾基亞曾經14年占據全球手機銷量第一的地位,因智能手機的崛起使它讓出了霸主位置。2011年我帶學生到諾基亞研學,發現諾基亞作為跨國公司具有很強的執行力和管理能力,但缺少領軍人物的事業責任感和未來發展的思維格局,無法在變化的環境中真正看到手機的未來趨勢。諾基亞中國曾雇傭5000名復員軍人(能吃苦、執行力強),到中國的三四五線城市,包括村莊推廣諾基亞手機,認為如此落實到基層,就一定能夠重新擁有原來的市場份額,結果并不如愿。這說明一個問題:諾基亞當時的領導者沒到位,只有管理者。
03誤區三:權力等于影響力
權力不等于領導力,也不等于影響力。我的學生對此產生分歧,有學生認為權力就是影響力,也有學生說權力不是影響力。權力是讓別人服從你,是利用外界資源,通過約束、高壓等方式讓你不得不去做;領導力是讓人追隨你,讓人心服口服、真正用心地去做,高高興興去做你想做的事情。
《阿甘正傳》這部電影的主人公阿甘是名智障者,但他豁達、坦蕩地面對生活,把自己僅有的智慧、信念、勇氣集中在一點——他只知道憑著直覺不停地奔跑。他帶領大家往前跑,當他停下來時,后面人說:“你要繼續跑,你不跑我們怎么辦?”這說明他雖沒有權力卻有影響力,形成了他的領導力。
記得我們曾號召農民想辦法提高糧食產量,但收效甚微。改革開放后,安徽鳳陽縣小崗村18戶農民以敢為天下先的膽識,搞起生產責任制,揭開了中國農村改革的序幕。由于包產到戶政策的實施,提高了農民的積極性,第二年糧食產量就有了很大的增長。因此,即使沒有權力,能夠影響別人發自內心地喜歡去做事的時候,就形成了領導力。
04誤區四:領導力等于謀略
領導力不是老謀深算,也不能簡單定義為情商。很多人把《三十六計》與《孫子兵法》混為一談。《孫子兵法》少有謀略,多為將領應該如何領兵打仗,涵蓋天時地利人和、行兵駐軍、攻城守地等。《三十六計》則主要是謀略,其中一些觀點與當今社會的價值觀有異曲同工之妙,也存在格格不入的沖突。比如口蜜腹劍、背后一刀、過河拆橋等,這違背了誠信的原則,不是應有的領導力。
比如,年輕人對電視劇《甄嬛傳》充滿熱情,認為主人公甄嬛利用自己的聰明智慧,不僅在宮廷中巧妙運用謀略和權謀,獲取自己想要的地位和寵愛,還能保護自己和所愛的人,所以是領導力。其實,只有做到了知行合一,才會由內而外地產生影響力、凝聚力,贏得下屬或合作伙伴的信任,他們才愿意跟你走。因此,領導力是一種積極向上的、為了組織的目標而達成的共識。真正的領導者要用自己的思想、專業、品格領導力吸引追隨者,并為追隨者指引正確的前進方向。
05誤區五:領導力有標準范式
領導力不是科學,沒有標準范式,必須隨著環境情境的變化而變化。盡管領導力有一些基本原則,但是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范式。因為領導者面對的是人,而人有七情六欲、思維理念、心理波動,人的行為和認知會隨著情境、文化、地區、技術、行業、年齡等因素的變化而發生變化,需要運用不同的管理方式。70后和80后不一樣,80后和90后不一樣,90后和00后也不一樣。
這一點告訴我們,在國內環境中熟悉、適用的管理方式、方法,運用到國外的環境中可能會遇到很大的挫折。因為管理要有針對性,要因人而異、因境而宜。
06誤區六:領導力是與生俱來的
領導力是由天生性格因素加上后天教育修煉而成的。有人認為領導者身上有著與生俱來的特質,所以才能夠成為領導者。經過多年的研究、體驗、觀察,我認為領導者確實有天生的因素,比如,高情商、謙遜、對事物有第六感等,但作為領導者不僅要有敏銳的感知能力,還要有邏輯判斷能力。天生的能力使管理更有溫度,更多的能力要靠后天的教育、培訓和修煉來提升。
在美國等發達國家的領導力研究過程中,我發現很多領導者身上具有普遍的規律,也有一些完全不同的特質。這種特質跟他們后天不同的教育、不同的朋友圈、不同的人生經歷、遇過的不同挫折都有關聯。
比如,林肯曾經常酗酒,喬布斯的脾氣也很暴躁,馬斯克在處理問題上是完全獨斷專行的。隨著環境變化和不斷修煉,他們收獲了追隨者:喬布斯運用打坐的方法進行自我調節,為了參透禪宗特意到印度去自我修煉;馬斯克認為最有挑戰的事情是及時糾正錯誤,并且反饋循環,不斷打磨自己。
07誤區七:領導力不需要企業家精神
很多人說企業家只需要講企業家精神,不用講領導力;也有些人說領導力很重要,不需要講企業家精神。企業家精神的核心是開拓市場,敢為天下先。比如在美國硅谷,有許多人帶著冒險精神探索未知的領域,在中國,任正非、馬化騰等企業家也都具備這樣的素質,探索著別人沒有探索的事物。這種探索未知的冒險精神是領導力和企業家精神的交叉體現,但存在區別:企業家精神向外,領導力則向內;企業家精神在于開拓市場,而領導力是內心反省,不斷提高自己內在的心境和人文素質。如果說企業家精神更像堂吉訶德執著勇敢,不怕困難,具有悲天憫人的情懷;那么領導力更注重團隊的凝聚力,讓團隊在成長過程中對事業和組織目標能夠產生重大影響力。
很多中國企業家有著極強的企業家精神,但沒有建立起一個有凝聚力的團隊,也就是說缺失領導力。所以,在今天的人文環境下,企業家精神是企業領導者應該關注的核心問題,當然如何提升自己的領導力也是關鍵。
08誤區八:領導力不需要約束
領導者都具備突出特質,關鍵時候能夠讓其成為一位魅力領導者。德魯克對性格領導者特別是魅力領導者有其獨特的見解。他認為魅力領導者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它可以引領一群人跟著他往前走;另一方面,如果魅力領導者沒有制度的約束,濫用權力,在重大的政策上造成失誤,就會給人類和社會造成巨大危害。總之,領導力是通過領導者自身的嚴格要求,擁有事業遠見、價值觀、專業能力和品格魅力,并用自己的行為、能力,為追隨者指引正確的前進方向,為社會帶來價值。
來源:企業家雜志
作者:楊壯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管理學教授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BiMBA商學院前聯席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