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林一枝
“巢林一枝”出自《莊子·逍遙游》。
感悟:小鳥在深林里筑巢,林子再大,也只是占其中一枝。
人呢,有糧千擔,也是一日三餐。
人生在世知足常樂,不必活得太貪婪。
真正智慧的人,早就懂得給生命做減法。
減去多余的社交圈子,減去不需要的物品,減去沒意義的雜念。
化繁為簡,生命才會舒心自在。
這正是,人間有味是清歡。
01
習慣做加法,是一種原始本能
《斷舍離》中這樣寫道:
家庭空間只知道囤積東西而不知道清理,就如同一個儲水池。
只不斷地進水而不排水,最終會成為一池死水,表面看著清亮,底層都是爛泥。
確實如此,整理房間也是整理內心。
人不能被無用的加法束縛。
學會做減法,是一種生活的智慧
法國雕塑家羅丹曾說:我成功雕塑的秘訣,就是減去多余的部分。
深以為然。人生就是一場減法的修行。
周國平說:一個人只要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找到只適合于自己的生活,一切外界的誘惑與熱鬧對他而言就成了無關之物。
人生就是一場化繁為簡的智慧之旅。學會給生活做減法,以澄明之心面對世界,才能過上屬于自己的美而簡的生活。
02
使一個人變強大的策略:化繁為簡。一件事做起來越方便,我們就越可能去做;
相反,一件事做起來越麻煩,我們就越不可能去做。只要方便,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一點兒變化都能影響人們的飲食習慣。
比如自助餐廳里,人們用鉗子取食菜品時,會比用勺子拿得少;
當放冰激凌的冷柜門敞開時,30%的用餐者都會取食冰激凌,如果需要用餐者自己打開冷柜門,那么只有14%的人會取食冰激凌。
便利程度能夠直接影響我們的行為,要想堅持一個習慣,首先要把它變得越簡單越好。
關鍵是找出讓我們覺得運動很麻煩的原因,制定針對性的解決方法。
03
后半生最高級的活法
簡,是人生最大的智慧,也是后半生最高級的活法。
簡言
古語云:“山不言自高、地不言自厚、人不言自能、水不言自深。”
智者多寡言,愚者多空話,守住自己的嘴,話少而精。
寡慮
日本作家松浦彌太郎說:“所謂人生困境,不過是你胡思亂想,自我設置的枷鎖。”
人們大多數的煩惱并不來源于外界,而在于本身,想的太多,反而一身束縛。
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與其坐立不安,不如清空自己,凡事看開,方可迎接好事的到來。
古語有云:“絕思慮,守精氣,養神之道也。”
要知道,過多的思慮,只會徒增煩惱;少憂少慮,日子過得才有盼頭。
寡欲
生活中,人們往往沉淪于短期的快樂,束縛其中不能自拔。
多巴胺讓我們在低級消遣中的快樂,是不斷下沉的。
真正有意義的應該是內啡肽給我們帶來的高級快樂,一級一級上升。
“生活的智慧在于逐漸澄清過濾那些不重要的雜質,而保留最重要的部分。”
人這一生,唯有學會舍棄,把不需要的東西扔掉才能一身輕。
©人民論壇新媒體出品
資料來源 | 洞見、十點讀書、帆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