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豐將面臨來自包括中國平安等股東的新一輪壓力。
4月18日,根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獲悉的文件,平安資管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黃勇聲明中表示,平安資管建議,從原來的分拆方案(spin-off)調整為戰略重組(strategic restructuring)方案。
“為從根本上提升匯豐的市場競爭力,助其改善業績、提升價值、把握亞洲增長機遇,匯豐有必要推動結構性的戰略重組改革。”黃勇稱,戰略重組方案完全可以解決匯豐的顧慮,包括但不限于環球價值、運營成本、法律障礙等問題。
黃勇強調,無論是哪種方案,都須堅持兩個原則:首先,匯豐仍是總部在亞洲的上市銀行的控股股東,以維持全球業務線的協同效應;汽車,都將為匯豐股東帶來巨大收益,包括釋放價值、減少資本要求、提升長期效率、緩解地緣政治風險和重新定位競爭局勢。
根據聲明,近年來,許多匯豐股東多次向管理層建議,分拆匯豐亞洲業務在香港注冊總部并獨立上市。平安認為,匯豐多年來業績表現不佳,對亞洲業務投入不足,上述給予亞洲業務更多自主權的提議值得認真考慮。
此外,過去兩年,平安資管還向匯豐管理層提出了諸多結構性重組建議,包括推動匯豐亞洲業務在香港上市,以及整合匯豐亞洲的所有業務。
黃勇稱,盡管平安提出多項建議,匯豐管理層沒有給予積極的回應和清晰的解釋,對此平安表示失望。平安認為,盡管不斷提出開放交流的請求,其他股東也提出了類似要求,匯豐團隊及其指定的付費外部顧問,對審查任何結構性重組方案都保持先入為主的成見。
黃勇在本份聲明中指出,結構性重組方案在初期會產生一些增量成本,但應該以開放的態度權衡這些成本與收益。匯豐2022年中期業績報告也突顯出上述成見,管理層列舉了14個理由,說明分拆將對價值產生重大破壞性影響。黃勇說,在平安看來,管理層不僅拒絕承認提議的任何優勢,還夸大了許多成本和風險。
根據聲明,盡管匯豐2022年業績有所改善,平安仍對五個方面擔憂。包括:匯豐絕對業績的改善主要得益于加息周期,然而加息已逐步見頂;盡管絕對業績有所改善,匯豐控股和匯豐亞洲業績仍大幅落后同業;匯豐管理層設定的RoTE及成本目標不夠充分;匯豐管理層未能從根本上解決關鍵業務模式面臨的挑戰;匯豐將匯豐亞洲的分紅與所需資本,用以支持回報相對較低的非亞洲業務。
“實際上,匯豐亞洲一直持續補貼回報相對較低的非亞洲業務,這些業務在過去三年占據了集團整體風險加權資產的一半以上,但只貢獻了14%的利潤。”黃勇稱,雖然匯豐已退出部分非核心業務,但退出規模很?。▋H占風險加權資產的4.7%),其余非亞洲業務風險加權資產仍高達51%,但回報僅為亞洲業務的四分之一(非亞洲業務的稅前風險加權資產回報率僅為0.9%,亞洲業務為3.4%)。
黃勇表示,匯豐有必要推動結構性的戰略重組改革,此舉將從根本上提升匯豐的市場競爭力,助其改善業績、提升價值、把握亞洲增長機遇。相信經過戰略重組后的新匯豐亞洲業務,將快速成長為盈利能力最強的企業,擁有強勁的股東回報,也將成為亞太地區最具價值、最具特色,且是唯一一家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本土銀行。
據媒體報道,4月3日,匯豐控股首席執行官和主席周一在香港會見投資者,闡述他們反對分拆該銀行的理由。匯豐控股主席杜嘉祺(Mark Tucker)表示,分拆亞洲業務將對股東價值造成重大損害,包括使他們的股息面臨風險。
匯豐財報顯示,2022年,該機構歸屬母公司凈利潤148.22億美元,同比增長17.57%,基本每股收益為0.75美元。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胡天姣 )
主管單位:中國反腐敗司法研究中心
主辦單位:企業廉潔合規研究基地
學術支持:湘潭大學紀檢監察研究院
技術支持:湖南紅網新媒科技發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