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已有多家管理規模在2000億元以下的中小型基金公司股權曾進行掛牌交易,其中多為股東主動尋求轉讓。
業內人士表示,伴隨著公募行業快速發展,行業馬太效應也日益凸顯,使得部分基金公司股東尋求股權轉讓。然而,股權頻繁變動可能會對基金公司運營管理產生一定影響,中小基金公司的發展初期要面臨諸多挑戰。公募基金是長線業務,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有足夠的耐心和戰略定力。這就需要控股股東有充分的心理準備并提供持續的支持。
多家基金公司股權掛牌交易
阿里拍賣網站信息顯示,新華信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新華信托”)破產管理人將于7月16日至17日在阿里資產交易平臺對其持有的新華基金管理有限公司35.31%股權進行公開拍賣,起拍價及評估價約為4.23億元人民幣,評估基準日2022年7月6日。截至目前,新華信托持有的新華基金35.3103%股權不涉及股權出質、凍結情況。
新華信托成立于1979年,前身為工商銀行旗下的重慶信托。2023年5月,經重慶市第五中級法院認定,新華信托及天津創富不能清償到期債務,并且資產不足以清償全部債務,符合宣告破產法定條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破產法》裁定新華信托與天津新華創富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破產。而此次掛牌新華基金股權,正是新華信托破產后資產處置的其中一項。
值得注意的是,除因破產重整被迫出售基金股權外,近期還有多家基金公司股東主動尋求旗下基金的股權轉讓。
發生過股權轉讓掛牌的基金公司相關情況
數據來源:Wind(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
潘悅 制圖
根據廣東聯合產權交易中心披露,嘉合基金的第一大股東——中航信托日前擬掛牌轉讓所持有的嘉合基金27.27%股權,這部分股權的轉讓底價為1.68億元,掛牌起止日期為2023年6月21日至2023年7月19日,標的企業原股東不放棄優先受讓權。
根據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網站披露,上海銀行擬以3.388億元的底價轉讓上銀基金20%股權,信息披露起止日期為6月20日至7月4日。而這已經是上海銀行第四次轉讓上銀基金20%的股權,此前數次轉讓均未果。此外,上銀基金第二大股東中國機械工業集團也曾多次謀求轉讓,但目前并未轉讓成功。
此前,還有深圳聯合產權交易所信息顯示,中廣核財務有限責任公司持有的安信基金5.93%股權掛牌轉讓,掛牌轉讓低價為8500萬元。
北京產權交易所此前也披露了諾安基金、紅塔紅土基金的股權轉讓信息。諾安基金第三大股東大恒科技擬以10.24億元的價格轉讓所持20%股權。而紅塔紅土基金第二大股東北京市華遠集團有限公司擬清倉甩賣其持有的紅塔紅土基金30.2419%股權。這也意味著,若此次股權轉讓成功,華遠集團將完全退出紅塔紅土基金的股東名單。
中小公募股權變更尤為頻繁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發生股權轉讓的基金公司,均屬于管理規模在2000億元以下的中、小型基金公司。Wind數據顯示,截至目前,諾安基金、上銀基金和安信基金的最新管理規模分別為1755.96億元、1326.13億元、1208.04億元,而新華基金、嘉合基金以及紅塔紅土基金的管理規模均未超過千億元。從非貨幣類產品的管理規模看,除安信基金外,其余基金公司的非貨幣類管理規模均在千億元以下。
談及近期中小基金頻繁發生股權轉讓現象,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的業內人士認為,公募基金行業馬太效應日益凸顯,中小基金公司在業務發展上時常面臨困境,這也使得部分股東產生退出的想法。股權頻繁變動可能會對基金公司治理和運營產生一定影響,但也并非都是負面的,優質股東方的引入或為公司帶來新的管理理念和資源,進而為公司發展起到正面促進作用。
“公募基金行業馬太效應明顯,中小基金公司實現盈虧平衡的周期較長,如果沒有中長期的戰略規劃,初創期對基金公司持續的投入和持續的虧損,會讓股東逐漸喪失信心,出售股權脫身也就是自然選擇了。”華林證券資管部董事總經理賈志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他同時強調,股權變動尤其是控股權變動,會影響基金公司的管理團隊、考評制度、企業文化等,但這種變化未必一定是負面的。
“相比大型公募基金,中小基金公司本身在行業競爭中缺乏一些優勢,財務投資人對于中小基金的期待也有所降低,再加上當前流動性偏緊,政策推動基金降費,未來基金公司的業績也將出現下滑,所以當前出現了股權處置。”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研究員盤和林告訴記者,從未來影響來看,如果新股東具有很強的資金實力,也會和基金公司實現協同發展,在此背景下,股權變更利好公司發展。但如果新股東更加分散、實力不足,基金公司未來融資和銷售渠道也會面臨困境。
天相投顧也表示,股權頻繁變動通常對公司的治理與運營產生負面影響,這是因為股東的頻繁變動可能會帶來公司管理層的頻繁變動,這將導致公司人員的不穩定;另外,不同的股東方也可能給公司帶來不同的公司文化理念,可能會使得公司的運營管理模式頻繁變動。“不過,如果基金公司可以引入優質的、具有戰略意義的股東方,則也可能給基金公司帶來先進的治理理念以及豐富的資源,這將給公司帶來正面影響。”
“原因是多方面的,譬如監管政策趨嚴、市場環境變化、行業競爭加劇和股東戰略調整等等。例如目前基金行業的同質化競爭愈發激烈。部分中小基金公司在資金、品牌、渠道等方面難以形成特色優勢,有些股東也會選擇出讓股權以退出市場。此外,還有部分股東可能是因為自身的戰略調整。”廣西大學副校長、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股權變動對基金公司的影響是復雜和多方面的,具體影響取決于股權變動的具體情況、新股東的背景和戰略目標以及公司的內部管理和運營情況。
中小基金亟待轉型
實際上,無論是從當前政策調整和行業競爭來看,相比頭部基金公司,中小基金均面臨著更為激烈的競爭。
Wind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公募基金管理規模前十的基金公司,合計管理規模達到10.60萬億元,占全市場總規模26.65萬億元的近四成;非貨幣型管理規模合計達到5.78萬億元,占全市場總規模15.69萬億元的三分之一以上。與此同時,總管理規模低于1000億元的公募基金管理人卻有144家,但合計管理規模僅有3.33萬億元,約占全市場總規模的12%。
對于中小基金公司的未來發展,盤和林表示,中小基金的資金實力偏弱,很難達到規模效應,在競爭中相對于大型基金公司處于弱勢,未來中小基金應該更多采用低成本的基金運營模式,降低傭金和管理費率,以性價比來吸引投資人,從而拓寬基金公司的銷售渠道。
賈志認為,中小基金公司的發展初期要經歷所有初創公司所面臨的挑戰,生存能力經受最大的考驗。而公募基金又是長線業務,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有足夠的耐心和戰略定力,這就需要控股股東有充分的心理準備并提供持續的支持。
田利輝表示,目前中小基金公司主要面臨產品同質化競爭嚴重,投資研究能力不足,人才團隊不穩定,市場規模和份額被擠壓等問題。為此,中小基金公司需要進行差異化定位和特色化發展,要提升自身特色優勢領域的投資研究能力,進行關鍵崗位的人才引進和培養,建立合作伙伴關系,開展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化建設等。
來源:新華社新聞 00
主管單位:中國反腐敗司法研究中心
主辦單位:企業廉潔合規研究基地
學術支持:湘潭大學紀檢監察研究院
技術支持:湖南紅網新媒科技發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