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俞建午和他的宋都股份來說,進入7月份壞消息還在接踵而至。
7月18日晚間,*ST宋都公告稱,收到上海證券交易所《關于宋都基業投資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終止上市的決定》,公司股票將于2023年7月25日終止上市暨摘牌,不進入退市整理期交易。
上交所下發的《關于宋都基業投資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終止上市的公告》顯示,2023年5月17日至6月13日,*ST宋都連續20個交易日的每日股票收盤價均低于人民幣1元。上述情形屬于《上海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2023 年2月修訂)》(以下簡稱《股票上市規則》)第 9.2.1條第一款第(一)項規定的股票終止上市情形。根據《股票上市規則》第9.1.10條、第9.2.1條和第9.2.7條的規定,經上海證券交易所(以下簡稱本所)上市審核委員會審議,決定終止*ST宋都股票上市。
根據《股票上市規則》第 9.1.14條、第9.2.9條和第9.6.1條的規定,*ST宋都股票不進入退市整理期交易,上交所在公告本決定之日后的5個交易日內,對*ST宋都股票予以摘牌,公司股票終止上市。
上交所表示,根據《股票上市規則》第9.1.15條的規定,*ST宋都應當立即安排股票轉入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等證券交易場所進行股份轉讓相關事宜,保證公司股票在摘牌之日起45個交易日內可以轉讓。
7月18日晚間,*ST宋都還披露了一個公告,公司已于7月17日收到證監會出具的一份《立案告知書》。因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等法律法規,7月6日,證監會決定對*ST宋都立案。
而在此前的7月3日,因公司2022年年度業績預告與實際業績差異絕對值金額巨大,嚴重影響投資者對公司業績情況的合理預期,上交所對*ST宋都及有關責任人予以通報批評。也因為2022年年度公司業績預告相關信息披露不準確、更正不及時,公司于7月7日還收到了浙江證監局出具的《關于對宋都基業投資股份有限公司及相關責任人采取出具警示函措施的決定》。
宋都作為曾與濱江、大家、杭房、西房、廣宇等齊名的杭州“老十八家”房企,是杭州房地產市場化的最早參與者,其前身為江干區房屋建設公司,后經改制成立宋都集團。宋都旗下項目版圖橫跨長三角及西南省份,曾連續十三年入圍“中國房地產百強企業”。
宋都股份于2011年借殼百科集團登陸A股市場,還曾獲中指院頒發的“2020中國房地產百強企業”,名列78名。
2021年尚位列全國百強,如今為何淪落到退市一步?這其中,依賴高杠桿和高負債進行盲目擴張,導致財務風險偏高,是重要原因。
據潮新聞此前報道,宋都上一次在地產圈“出圈”,是因為2021年7月的“退地事件”。當時宋都股份發公告稱,放棄2個月前競得的運河新城8號地塊土地使用權。這是全國正式實行22城集中供地后出現的首次違約退地,為此,宋都付出的代價是拍地時繳納的5000萬元保證金打了水漂。
過去兩年房企日子不好過,銷售去化周期長,資金周轉困難,宋都業績連續虧損。今年4月宋都股份發布2022年度年報,公司全年凈利潤為虧損35.64億元。截至2022年底,宋都股份資產總額為376億元,負債總額356億元,資產負債率高達約95%。會計師事務所更是對宋都股份2022年度財務報告發表無法表示意見,這直接導致了宋都股份的股價崩塌。
在過去的幾年間,宋都股份嘗試過多元化之路,如酒業、農業和新能源,但公司數萬名股東并沒有盼來轉型成功,而是公司快速隕落,業績持續虧損,去年凈虧損35.64億元,今年上半年公司預計繼續虧損1.6億至1億元,同比減少1963.10%到1264.44%。直至如今宋都股份黯然退市。
一個月前,潮新聞記者曾聯系過宋都股份,咨詢公司退市后旗下地塊和項目怎么辦?
對此,公司工作人員表示,宋都目前在浙江、江蘇、安徽、廣西四省有在建和擬建項目,旗下項目都在正常建設、銷售、交付。這位工作人員還表示,宋都股份主要問題出在資金被大股東占用,但目前生產經營都正常。
宋都此前也在對旗下一些資產進行出售變現。6月9日,宋都股份發布公告,全資子公司杭州源都擬在杭州產權交易所以公開掛牌方式轉讓其持有的杭州楨誠商業管理發展有限公司(簡稱“楨誠商業”)22.31%股權,掛牌底價為1.2億元。據悉,楨誠商業下屬資產對應的是宋都崇賢如意云鏡項目、宋都富陽沁悅宸軒項目和崇賢晴翠秋時府項目,前述項目經營穩定。
此外,宋都和綠地聯合開發(各占50%股權)、位于錢江世紀城的杭州第一高樓“杭州之門”,也是大家極為關心的項目。據悉,目前項目已竣工,即將迎來交付。
易居研究院研究總監嚴躍進之前在接受潮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從新力、藍光等退市開啟的這波房企退市潮,對于整個房地產行業是有警示和啟發意義的。“這說明目前房地產市場和房企還是比較脆弱,房企需要有行穩致遠的企業文化和邏輯,才能做大地產業務。”
在嚴躍進看來,退市本身屬于資本市場正常的操作,但普通老百姓對于退市往往會理解為破產或資金斷裂等問題,各地對于一些有退市可能的企業,要強化保交樓等工作的開展。他還強調:“退市不代表企業沒落,企業退市后包袱減輕,也可以尋找新的賽道。若是地產業務有所淡化,那么要適當關注新的發展機會和新的產業點。”
來源:潮新聞 記者 劉芫信
主管單位:中國反腐敗司法研究中心
主辦單位:企業廉潔合規研究基地
學術支持:湘潭大學紀檢監察研究院
技術支持:湖南紅網新媒科技發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