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9月以來,銀行2024年秋季校園招聘的“號角”已經吹響,六家國有大行“搶人”大戰再度拉開帷幕。
截至目前,工、農、中、建、交、郵儲六家國有大行2024年秋季校園招聘已經全部啟動,參與招聘的機構既有總行本部,又包括直屬機構、審計分部、境內外分行以及綜合經營公司等。
從今年各家大行的招聘計劃來看,哪些人才備受青睞?又有哪些崗位出現了明顯“縮招”?
01 總行本部招聘以管培生、小語種為主
根據第三方機構數據統計,除交通銀行、郵儲銀行未公布擬招聘人數外,其余四家大行本次招聘人數共計約8.84萬人。其中,工商銀行擬招聘2.14萬人,農業銀行擬招聘2.25萬人,中國銀行擬招聘2.51萬人,建設銀行擬招聘1.94萬人。
從具體招聘崗位來看,在本次六大行總行的本部招聘中,主要以管理培訓生和小語種崗位為主,例如,工商銀行總行本部本次計劃招聘總行管理培訓生、小語種崗兩個崗位,共計120人左右。
在農業銀行的招聘計劃中,共包括總行管理本部、總行非科技類直屬機構、總行科技類直屬機構三大類共67個崗位。其中,總行管理本部(含派駐紀檢監察組崗位)共計招聘113人;總行非科技類直屬機構崗位共計招聘212人,內含小語種人才崗;總行科技類直屬機構崗位共計招聘376人。
中國銀行總行部門崗位本次共計招聘162人,主要招收崗位為信息科技、業務發展、金融市場、風險合規以及綜合管理等方向的管理培訓生,以及英語(翻譯)和小語種;建設銀行總部招聘崗位包括部門經辦崗、外語類專項人才,分別計劃招收122人、3人;郵儲銀行總行本部的招聘包括個人金融、公司金融、資金資管、風險管理及綜合支撐共5個板塊,均下設經營管理和金融科技兩個崗位。
從招聘條件來看,多家大行總行本部招聘均對外語水平有一定要求。其中,工行、農行、建行在招聘公告中明確要求,應聘者須通過國家大學英語六級(CET6)考試(成績在425分及以上),或托業(TOEIC)聽讀公開考試715分及以上,或新托福(TOEFL-IBT)考試85分及以上,或雅思(IELTS)考試6.5分及以上。
從招聘范圍來看,工商銀行主要面向畢業時間為2023年1月至2024年7月的境內外高校畢業生,部分機構可招聘畢業時間為2022年1月至2024年7月的境內外高校畢業生。建設銀行要求參加應聘的境內院校應屆畢業生須在2024年1月至7月之間畢業。
02 金融科技崗位首次“縮招”
隨著銀行數字化轉型的加速推進,近年來,金融科技人才已經成為各家銀行爭奪的重點對象,歷年的招生人數也一直是只增不減。然而,從今年國有大行秋季校園招聘的情況來看,金融科技崗位的招生人數卻首次出現較大幅度的下降。
作為中國工商銀行金融科技組織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工行業務研發中心、遠程銀行中心以及軟件開發中心同期發布了2024年秋季校園招聘公告。從招生人數上來看,三家機構今年分別共計招生150人、150人以及500人。
其中,工行軟件開發中心今年“縮招”明顯,招聘人數較去年的900人減少近半數。遠程銀行中心的招聘人數也較去年的205人出現小幅削減。
再從中國農業銀行來看,今年,農行總行研發中心發布了2024年校園招聘啟事,崗位包括智領計劃崗、軟件研發崗、測試開發崗、數據分析崗、人力資源崗,共計277人。反觀去年,農行研發中心招聘人數高達720人。
作為中國銀行總行直屬機構,中國銀行信息科技運營中心、軟件中心的校園招聘也已經拉開帷幕。今年,中行信息科技運營中心計劃招聘人數從去年的240人縮減至66人,軟件中心今年計劃招聘共計360人,而去年招聘數量為630人。
從多家大行的金融科技子公司招聘情況來看,其招生人數也較去年有所下降。
目前,已有三家國有大行公布了旗下金融科技公司2024年的秋季招聘人數。其中,工銀科技共招聘45人,較去年減少25人;農銀金融科技有限公司本次計劃招聘30人,較去年減少20人;中銀金融科技有限公司的招生人數則從去年的770人銳減至今年的50人。
在業內人士看來,今年各家銀行金融科技人才的“縮招”,與科技人員相對飽和以及銀行控制經營成本等多方面因素有關。
“近幾年,銀行金融科技投入持續高速增加,當前,銀行科技人員數量已經相對較多了。”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研究員婁飛鵬表示。
“在凈息差持續收窄的背景下,銀行對于科技投入的成本更加精打細算。”江蘇蘇寧銀行金融科技高級研究員孫揚接受《金融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年以來,銀行加強了對大模型的深度應用,也對精簡科技和運營人員產生了一定的影響。此外,很多銀行加緊了低代碼、數據中臺、開放銀行等建設,讓業務人員可以直接方便地開發產品,這就對科技人員的需求越來越降低了。
來源:金融時報 作者 張冰潔
主管單位:中國反腐敗司法研究中心
主辦單位:企業廉潔合規研究基地
學術支持:湘潭大學紀檢監察研究院
技術支持:湖南紅網新媒科技發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