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空君的大學同學在一家正在準備IPO的公司做CFO,小聚的時候互相感慨,公司老板最好是對會計好一點。會計利用合法合規的手段,給公司創效要比銷售來得快。
很多人可能表示疑問了,這和做假賬有什么區別?
區別大了。
事實上,會計準則給了財務人員很大的自主權,只需要合理利用規則,就可以方便的針對特定項目進行美化。
這些美化絕大多數情況下,是符合會計準則合理合法的。
而做假賬則是另外一個緯度,在真正的財務高手眼里,除非公司無藥可救,大部分情況下可以用財報美化的方式“縫縫補補又三年”。
對于專業的財務分析人員來說,可以通過不同報表項目之間的勾稽關系,倒推出可能做的美化,但對于絕大多數普通投資者來說,是難以發現這些貓膩的。
會計估計
舉個栗子:
順豐控股發了一個會計估計變更的公告,稱,根據公司業務技術部門的客觀評估,以及飛機機身的實際飛行壽命和使用情況,公司飛機機身的現行折舊年限已經不能準確反映資產的實際使用狀況。為更加真實、準確地反映公司飛機機身的資產狀況和經營成果,公司擬對飛機機身折舊年限進行會計估計變更。
本次會計估計變更后,公司 2024 年度固定資產折舊額預計減少約 2.2 億元, 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資產及凈利潤預計增加約 1.65 億元。
聰明的你一定發現了,僅憑一個會計估計,公司就“虛增”了1.65億的凈利潤。
關鍵是這么做合理合法。
1.65億的凈利潤,得多少順豐小哥跑多少單啊!
這是什么財技?也太神奇了吧?
固定資產折舊是最常見的會計估計之一,折舊年限的確定非常有學問。 會計核算不是簡單的一加一等于二,有許多需要財務人員根據會計準則進行估算入賬的環節。
比如上市公司花10塊錢買了簽字筆,直接計入管理費用,抵減當年的利潤; 但如果花10個億蓋了一棟廠房,直接計入成本抵減當年費用,可能就導致虧損了。
這種價值高昂比較耐用的設備,通常計入固定資產,然后分期計提折舊計入費用。具體分多少期,多少年,是由財務人員參照會計準則來決定的,這個過程就是會計估計。
會計準則給出了多種折舊計提方法,供企業選用,不同的折舊計提方法,對企業的利潤影響是不同的。
這也就給了會計很大的自主權。
順豐控股具體怎么變的呢?
據公司公告: 變更前飛機機身采用的會計估計:折舊年限 10 年, 變更后飛機機身采用的會計估計:折舊年限 10-20 年。
公司還提供了兩組數據來證明這么做的合理性,一是截至目前,公司實際運營超過 10 年的飛機已達 12 架,目前仍在正常運營中。經公司業務技術部門的客觀評估,預計未來還有更多的飛機運營時間將超過 10 年;二是DHL、圓通、東航物流等同行企業的折舊年限也是類似。
變更的根源是利潤壓力
從公司提供的理由來看,很有道理是吧?然而,星空君提醒,會計估計的變化,通常是財務指標惡化的標志。會計準則給予了上市公司非常大的權限,可以在一定范圍內修飾利潤。
從優先級來說,首先修飾不影響任何財務指標的項目,比如通過關聯交易或者動員關系密切大客戶多采購來調節營收和利潤;
其次修飾可能影響財務指標但不需要發公告的項目,比如放寬賒銷標準帶來更多風險較大的應收款,比如較少計提存貨減值準備;
最后才會調節必須發布公告的項目,比如會計估計中的折舊方法。換言之,當上市公司開始調整會計估計的時候,理論上可以“險惡”的揣測,前面幾種方式已經用過了。
數據來源:同花順iFind,制圖:詩與星空
三季報顯示,公司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890.1億,同比下降5.1%,實現歸母凈利潤62.6億,同比增加40.1%,實現扣非歸母凈利潤55.5億,同比增加43.5%。
在營收下滑的情況下,公司實現了凈利潤的大幅逆襲,看起來是公司營收結構更加合理了。是如何變合理的呢?
歸母凈利潤大幅增加的真相
結合公司半年報,公司盈利能力提升的原因有這么幾個:繼續推進精益規劃和成本管控策略,持續推進多網融通,精準資源規劃,不斷優化成本結構;同時憑借科技賦能持續提升管理效率,強化精益經營及管理。受益于健康的產品結構和收入增速,疊加深耕精細化資源規劃和成本管控,歸母凈利率持續提升。
然而事實情況是,增幅大的是歸母凈利潤,從44億增加到62億;而凈利潤增幅不大,僅從55億增加到了60億。
公司在凈利潤增加不到5個億的情況下,實現了歸母凈利潤增加了18億!
這也是一種巧妙的會計操作手法,通過合理調節控股公司的利潤,可以在整體凈利潤變化不大的情況下,大幅增加歸母凈利潤。明白為什么星空君一再提醒不要用歸母凈利潤分析上市公司了吧?
再舉個容易理解的栗子。
假設公司凈利潤2個億:
第一種情況,其中A、B控股子公司各1個億,其中A公司控股99%,那么并表后合并口徑歸母凈利潤就是9900萬,B公司控股51%,那么并表后合并口徑歸母凈利潤就是5100萬,二者合計1.4億;
第二種情況,其中A公司凈利潤1.9個億,并表后合并口徑歸母凈利潤就是,1.88億,B公司凈利潤1000萬,并表后合并口徑歸母凈利潤就是510萬,二者合計1.89億。
發現了嗎?只需要調整不同控股比例子公司之間的凈利潤,就可以讓歸母凈利潤發生變化。 如何調整控股子公司之間的凈利潤呢?
從會計的角度,有很多種方式,星空君舉例(并不代表順豐是這么操作的)一下: 集團型公司很多大客戶,原來由A公司結算的業務,改成由B公司結算,并不影響集團整體業務,也可以實現利潤的調節。
來源:財聯社V說 文:詩與星空
主管單位:中國反腐敗司法研究中心
主辦單位:企業廉潔合規研究基地
學術支持:湘潭大學紀檢監察研究院
技術支持:湖南紅網新媒科技發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