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錢炒股虧超3000萬,這家公司實控人以房抵債,IPO也黃了?
日前,上交所發布公告表示,終止對青島海力威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力威”)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滬市主板上市的審核。據悉,此次終止上市實為海力威及其保薦機構前海證券主動撤回了上市申請。
值得一提的是,海力威從輔導上市開始就曾受到外界關注,最初由國元證券對其進行輔導,后續在東亞前海原總經理帶隊挖角下,最終該項目由東亞前海證券獲得,海力威不得不賠付國元證券400余萬違約金。此外,海力威實控人大額借款以及炒股虧損3000多萬等問題也曾被交易所審核重點問詢。
“臨門一腳”踩剎車,海力威撤回IPO
近日,上海證券交易所披露,海力威和保薦機構東亞前海證券向上交所提交了相關撤回IPO申請文件的申請,上交所決定終止對海力威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滬市主板上市的審核。
回顧上市進程,今年3月4日,上交所受理了海力威IPO項目,并按照規定進行了審核;隨后3月28日海力威接受問詢;6月20日,上交所公布了海力威問詢的回復意見。
然而,時隔大半年,海力威和保薦人東亞前海證券卻在上市審核“臨門一腳”時突然“剎車”,背后原因不禁引人深思。
3年賺超2億元!海力威業績已符合上市標準
公開資料顯示,海力威主營業務圍繞橡膠、聚氨酯、復合材料等高分子材料制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產品主要涵蓋汽車和軌道交通兩大應用領域,實現密封、防水、減振等功能。公司前身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7月,2010年5月整體變更為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12月21日,公司股票掛牌新三板,股票代碼834835。2017年12月27日,公司股票終止掛牌。目前總股本1.08億股。
業績方面,2020年、2021年、2022年,海力威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為4億元、3.66億元、4.06億元,凈利潤分別為7736.05萬元、6092.4萬元、7724.8萬元。
可以看到,海力威最近三年累計凈利潤為2.16億元,最近三年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1.70億元,最近三年營業收入累計為11.71億元,發行人選擇適用《上海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第3.1.2條規定的上市標準中的“(一)最近3年凈利潤均為正,且最近3年凈利潤累計不低于1.5億元,最近一年凈利潤不低于6000萬元,最近3年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累計不低于1億元或營業收入累計不低于10億元”。
實控人借款炒股虧了3000多萬
從海力威股權結構方面來看,公司實控人為張萬明、李素濱夫婦,兩人通過環力投資持有公司37.78%的股份。
值得注意的是,海力威實控人張萬明的大額負債被監管重點關注。而據海力威答復內容來看,由于“炒股”失利虧損較多,張萬明不得不再借錢來償還此前的借款及利息,以及獲得新的本金繼續“炒股”,從而形成了大額負債。
6月20日,海力威上交所詢問進行了回復,回復意見表示,報告期內,實際控制人銀行賬戶大額資金往來主要由實際控制人向其朋友、發行人員工及民間借貸機構的借款和還款產生,合計收款15,257萬元,付款14,984萬元。報告期初實際控制人存在較大的對外借款余額,主要系實際控制人借款進行證券交易產生較大金額的虧損,為償還借款本息,實際控制人不斷通過向其朋友、民間借貸機構及部分發行人員工借款。
回復意見還說明了報告期內實控人張萬明、李素濱夫婦存在借款的發生背景、出借人及與實控人的關系、借款金額、借款時間、借款利率、還款約定、所獲資金去向、還款資金來源,是否簽署借款合同,是否存在資金體外循環的情形,并展示了報告期內實控人的資金流水情況。
報告期初實控人張萬明因證券投資交易虧損等原因形成個人借款余額共計1.13億元,報告期內凈償還本金和支付利息合計 8228.16 萬元,其中本金7357萬元和利息871.16萬元,以房抵債1100萬元。截至報告期末,剩余借款余額為2814萬元。
另外回復意見還以時間順序列表說明了實控人進行證券交易并形成虧損的具體過程并提供相關證據,
在2014年至2020年期間,實控人張萬明的一般證券賬戶和兩融證券賬戶累計虧損共計1,319.60萬元。
2016年至2018年期間,實控人張萬明通過場外配資證券交易形成的虧損共計1,957.77萬元,由證券交易虧損1,617.51萬元和支付服務費用340.26萬元構成。
綜上,2014年至2020年期間實控人張萬明進行證券交易累計形成虧損3,277.38萬元。
來源:財聯社(藍鯨 沈超)
主管單位:中國反腐敗司法研究中心
主辦單位:企業廉潔合規研究基地
學術支持:湘潭大學紀檢監察研究院
技術支持:湖南紅網新媒科技發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