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2023全球數字經濟大會人工智能高峰論壇舉行。360集團創始人周鴻祎在論壇發表《構建“安全可信可控易用”的企業級AI大模型》主題演講。他表示,大模型不是風口和泡沫,將引領新工業革命。在城市、行業、企業數字化轉型到智能化的過程中,大模型大有可為。進化迭代剛剛開始,相信未來會成為數字化系統的標配。未來可能不是百模大戰,而是萬模群舞。
有人覺得,模仿OpenAI的話,將來中國和全世界可能就是一兩個大模型,因此把大模型比喻為操作系統,大部分公司可能就沒有機會了。對此周鴻祎認為,未來大模型的趨勢不會只有一個,而是會像數據庫一樣,變成每個數字化系統的標配。國家當前的重要戰略之一是產業數字化,就是利用數字化技術幫助傳統產業,特別是制造業賦能轉型。要在中國發展大模型就應該順勢而為,為產業數字化賦能。
大模型真正的機會在哪里?周鴻祎認為是在企業級市場。包括政府和城市,在中國做大模型最應該抓住產業互聯網發展的機會。但問題是,當帶著通用大模型走到政府、城市和企業,就會發現公有大模型,直接用起來是有很多問題的。公有大模型是通才,但缺乏行業深度。比如,ChatGPT剛開始的時候很驚艷,覺得什么都能回答,但如果真的是行業專家提出很深度的問題,它的能力是有限的。同時,行業、企業內部真正有價值的知識,公開渠道是拿不到的,公有大模型沒有辦法滿足行業和企業的場景垂直專業性的要求。
周鴻祎表示,企業、政府、市場到底需要什么樣的大模型,可以簡單總結為五化。行業化,一定要有行業深度訓練的數據才有價值。企業化,需要和企業內部知識庫進行配合,做到實時迭代更新,從而保證大模型更懂企業。垂直化,不要試圖用一個大模型解決所有問題,大模型未來在企業落地形態一定是多個垂直模型組合,垂直模型解決專業問題的能力更強。小型化,未來小規模的大模型可能也是一個趨勢。專有化,很多大型央企、國企、政府機構對數據在哪里存儲看得比較重,專有部署能夠保證安全可控。
周鴻祎認為,大模型的發展要真正和國家戰略相結合,一方面要發展核心技術,另一方面要找各種應用場景。純粹的技術只有和應用場景相結合才能創造持續不斷的商業價值。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記者 孫杰)
主管單位:中國反腐敗司法研究中心
主辦單位:企業廉潔合規研究基地
學術支持:湘潭大學紀檢監察研究院
技術支持:湖南紅網新媒科技發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