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大學教授、湖南法學會法治反腐研究會副會長陳紹純
剛才本項目首席專家吳建雄教授在開題說明中強調,合規風險既不同于經營風險,也不同于財務風險,它是企業因為存在違法違規乃至犯罪行為,而可能遭受行政監管部門處罰和司法機關刑事追究的風險。因此,企業在建設合規體系時需將三種風險區分開,可建立業務經營、財務管理和合規管理等三大治理體系,三者相互制約,相互獨立,對企業發展可以發揮重要的作用。那么,企業廉潔合格風險識別體系研究重點從以下兩個方面展開:
從企業廉潔合規風險點看,主要包括以下九個方面:一是違規決策風險:如個別負責人未經過完備的招投標程序或未履行"三重一大"事項集體決策程序,違規引入融資中介并支付高額中介費,導致融資成本畸高。二是內外勾結風險:如相關負責人得到中介方回扣許諾后,在推動平臺融資中既作為經辦人又以中介名義聯系資金方為平臺公司提供資金,從中攫取中介費。三是失職瀆職風險:如相關負責人明知中介機構采用虛列固定資產、編造虛假財務報表、偽造證明文件等方式,"包裝"融資項目,仍為其蓋章背書。四是國資流失風險:如對融資行為監管不力,導致有的中介機構假借顧問費、咨詢費、管理費等名目,獲取高額中介費用,造成國有資金損失。五是安全生產管理廉政風險:在日常安全生產管理、重要節點檢查及安全隱患排查過程中,接受個別部門場站、人員的好處拉攏,發現問題不作處理或降低整改條件或減輕處罰。六是市場營銷管理廉政風險:在發生事故時,為維護局部利益,采取對事故隱瞞不報或不如實上報,以期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七是財務管理廉政風險:涉及勞動者切身利益的規章制度在頒布前未向員工公示或由其簽字確認,導致員工不產生效力,員工可以不知情為由拒絕執行。八是物資采購管理廉政風險:接受供應商的好處拉攏,泄露公司采購信息給供應商,或借公司采購之機為親友提供便利條件。九是合同管理廉政風險:在合同簽訂過程中,接受對方的好處拉攏,不按合同條款執行,損害公司利益。這些風險點的存在嚴重影響了企業的正常運營和健康發展,因此,企業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防范和管理,確保企業的廉潔合規運營。
從企業廉潔合格風險識別看,一是要識別風險源。如識別外部環境風險:政策法規變化、市場競爭環境、社會輿論等。又如識別內部環境風險:企業文化、管理結構、業務流程、員工行為等。二是要完善風險評估方式。包括定性評估:通過專家訪談、問卷調查等方式,識別和分析風險。定量評估:運用數據分析工具,結合歷史數據和趨勢,量化風險等級。三是強化風險防控措施。包括:通過實際案例分析,幫助員工理解和應對潛在的廉潔合規風險。設立獨立的廉潔合規部門:負責日常監控和專項檢查,確保各項制度和政策的有效實施;定期對企業的業務流程進行審計,及時發現并糾正潛在的廉潔合規問題。四是加強風險監控與預警。在實時監控系統上建立信息化監控平臺:通過大數據分析和人工智能技術,實時監控企業各項業務活動。設置風險指標和警戒線,及時發現異常情況并采取相應措施。定期匯總、分析和報告企業的廉潔合規風險狀況,為管理層決策提供依據。運用數據分析結果,優化企業的風險管理策略和措施。五是優化風險應急預案與處理。包括制定廉潔合規應急預案:明確應急處理流程和責任人,確保在風險事件發生時能夠迅速響應;定期進行應急預案演練,提高員工的應急處理能力;對已發生的廉潔合規事件進行深入調查,追究相關人員責任;根據調查結果,采取針對性整改措施,優化業務流程,防止類似事件再次發生。六是強化外部審查與咨詢。包括:外部審計與評估,即聘請第三方機構進行獨立審計和評估,確保體系的公正性和有效性;專業咨詢服務,即借助外部專家和專業機構的咨詢服務,不斷提升企業的廉潔合規管理水平。
來源:湘潭大學紀檢監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