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報道,相信不少健身愛好者都對健身場館的促銷活動并不陌生,他們大多采用打折、砸金蛋、送贈品等營銷手段吸引顧客。看似常規(guī)的操作,卻沒想到,沒過多久健身場館突然關門,這背后很有可能有人在操縱騙局。
近幾年,很多以預付費模式經營的健身房紛紛倒閉,這當中就有通過“安全閉店”模式“金蟬脫殼”的,而消費者還被蒙在鼓里。這種暗箱操作的“跑路”模式背后如何設局?
健身會員卡直接打對折的促銷力度,讓家住北京的健身愛好者王先生動了心,咬咬牙續(xù)了兩年的會員。王先生說:“他會說針對老會員出特價卡活動,一般原價一年要一萬多塊錢,給你五千塊錢,相當于便宜了一半還多,像我還有其他會員就會買兩年。”
以為占了大便宜,沒過多久,王先生卻被通知,他的會籍被轉到了另外一家健身場館,他只能去那里繼續(xù)鍛煉。“他就會用其他理由說這個場地人家不租給我們了,我們要換另外一個場地。他給我們說的話是,我把你們的錢都給這個健身房了,以后你們就歸這個健身房管。”王先生說。
突然換場地并未讓王先生起疑,但新場館還沒練熱乎,他又被告知這家健身房也不能繼續(xù)練了。王先生再去聯(lián)系上一家場館時,發(fā)現(xiàn)對方已經把自己拉黑。王先生說:“我們陷入了兩難境地,找原來那個人,已經把我們都刪除了;找現(xiàn)在這個健身房,相關人員表示,(上一家場館)沒有把你們所有訓練的經費給我們,所以我們也不能接納。”
記者搜索社交平臺發(fā)現(xiàn),不少網友跟王先生的情況類似。在天津某健身場館當私人教練的許先生從業(yè)已有6年,他告訴中國之聲記者,很多健身場館跑路的背后,可能是一個個早已安排好的“安全閉店”局。許先生曾工作過的北京某健身場館最初的營銷模式是很正規(guī)的,后來經歷了法人不斷變更,團隊人員又不斷離職,促銷突破底線,直到最后卷錢跑路。許先生說:“店里法人的變更最重要的就是跟店里的老總或者負責人一點兒都不掛鉤,他要想跑路,會把之前的老人(員工)全部開掉,換一批所謂的營銷團隊過來重新做個預售,收一批錢,然后這些人就離職了,相當于把錢卷跑了。私教部整個團隊換了,這個店就最多開兩三個月。”
北京豐臺區(qū)一家健身場館的教練告訴記者,這類“安全閉店”局,具體的“玩法”只有高層了解,教練會毫不知情。
教練:高層會知道,教練很少知道這些東西。
記者:他不會跟你說?
教練:肯定不會跟你說呀,說了會引起恐慌,會員會來找你。
記者:基本上人員(教練)更換很快,是不是就有預警了?
教練:大部分的健身房當你看到它低價賣課、賣卡超出常規(guī)了,可以引起警覺。因為它馬上跑路了,在跑路之前能撈一點是一點。
實際上,“安全閉店”的團隊采用跟往常近乎相同的運營模式、吸金套路,讓存在經營問題的商戶“金蟬脫殼”,從而將損失全部由消費者承擔。在健身行業(yè)深耕9年的廣東唐先生進一步解釋,從在行業(yè)群里散布消息,到設局跑路,“安全閉店”團隊操作僅需三步。
第一步,公司轉讓變更股東。唐先生介紹:“首先要做的就是把原公司股東清干凈,原公司的債務就跟原股東無關了。然后他們往往會找一些居住在偏遠地區(qū)的農民,給他們一些錢到工商登記,成為新的受讓股東和法人,最后出事也很難找到這些人,做到這一步老板已經成功‘金蟬脫殼’了。”
第二步,“收割”會員。唐先生表示:“他們會在撤店之前再做一波低價促銷,以極低的價格吸引消費者辦卡。”
第三步,撤離轉移賬上資金。“他們會連夜搬運設備,等會員、股東、員工等債權人發(fā)現(xiàn)報警已經為時已晚。消費者到法院起訴的成本其實特別高,當消費者意識到付出的成本跟他虧損的金額不成正比的時候,也就不了了之了。”唐先生說。
北京市岳成律師事務所律師岳屾山表示,如果健身場館老板負債經營,主動想要“跑路”,并購買了“安全閉店”服務更換了法人,那么就涉及違法行為,至少存在惡意躲避債務的行為。岳屾山介紹:“雙方有很明顯的逃避債務的意圖,不管是因為經營不善還是其他原因導致的,至少他應該誠信經營、承擔債務。從溝通的情況看‘安全閉店’方也很明確的是雙方商議好接手后還是要跑路的情況,從這個邏輯上來講轉讓方和受讓方都有很明顯的損害消費者權益的行為在里面,比較符合詐騙或合同詐騙的特征。”
今年4月,北京市體育局、北京市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北京市地方金融監(jiān)督管理局等多部門聯(lián)合印發(fā)《北京市體育行業(yè)預付式消費領域資金監(jiān)管實施細則(試行)》(以下簡稱《實施細則》),這是健身領域內公認的“最嚴格監(jiān)管細則”。該《實施細則》明確了預收金存管制度并規(guī)定,銷售3個月及以內的預售卡,應將預收資金的40%作為存管資金,3個月至1年的卡,需要預存80%,超過1年預存100%,期限內服務完成后,存管資金才會在2-5個工作日打進經營者賬戶。岳屾山進一步提醒消費者:“目前來看,以北京為例,關于健身消費的情況有相應的管理規(guī)定,像關于這種預付款,要有專用賬戶進行留存保管,預防給消費者帶來損失。隨著各地實施這類監(jiān)管行為,會保護消費者利益。消費者如果遇到這類對方不履行合同或跑路的情況,可以向市場監(jiān)管部門尋求幫助,來看是涉及經營行為還是違法犯罪行為,如果是違法犯罪我們也可以向公安機關尋求幫助。”
來源:央廣網(總臺中國之聲記者江曉晨)
主管單位:中國反腐敗司法研究中心
主辦單位:企業(yè)廉潔合規(guī)研究基地
學術支持:湘潭大學紀檢監(jiān)察研究院
技術支持:湖南紅網新媒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