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有良好的個人征信,就可以申請貸款,且自己還能得到貸款金額30%的好處費?這樣的“好事”,很多人不敢信,但趙菲信了,而且“很上頭”。而隨著她被抓,背后的一個詐騙團伙也被挖了出來。
用假的公積金繳存信息
她騙了銀行近百萬貸款
2018年,急切想要掙錢的趙菲在網友介紹下落入傳銷組織,抱著“買份額升經理再升老總”的美夢投入了13萬元,不到3、4個月就虧損一空。
轉眼來到2021年1月,趙菲和在傳銷組織里認識的老周聊天,他談到最近在跟“老板”做貸款:“老板在銀行有熟人,只要你征信沒問題,提供身份證就能從銀行搞錢出來,很安全的!”這讓趙菲心動了,之后便和老周謀劃,把自己的征信報告發給了老周的“老板”。“老板”點頭后,趙菲被安排輾轉到了無錫,當天夜里,她就收到了自己的“劇本”。
“你是無錫市濱湖區某醫院的主任,這些個人信息一定要背熟,銀行職員問到不能露餡。”接待趙菲的是一個染了黃頭發的男子,“黃頭發”將趙菲的手機卡插在新手機里,教她操作提前安裝好的微信和本地公積金公眾號以接受銀行職員檢查。趙菲注意到,這個微信頁面乍一看沒有什么特殊,但只有公積金公眾號能打開,且頁面詳細信息已對應了“主任”身份,像模像樣。
來到銀行,趙菲故作鎮定,按之前記好的流程填表、展示公積金繳存頁面、下載銀行APP,順利辦好了銀行卡。又過了幾日,信息審核通過,趙菲在“黃頭發”指導下用手機銀行成功申請到30萬元貸款,并拿到了9萬余元分成。
雖然幾天就賺了9萬,但趙菲還是覺得不夠:“我冒了這么大風險,就給我這么少,一不做二不休,不如再做一筆!”
就這樣,趙菲明知自己無能力償還,仍兩次偽造身份騙取銀行貸款,金額達60萬元,個人到手17萬余元,兩筆貸款均逾期未還。經檢察機關提起公訴,法院判決趙菲犯貸款詐騙罪、洗錢罪,判處有期徒刑四年,并處罰金人民幣五萬五千元。
團伙作案屢屢得手
兩家銀行損失超千萬元
“我沒能力還貸款,而且我只拿到一部分,也不可能還所有錢。”走進銀行的趙菲,是參與貸款詐騙的一環,那么躲在暗處拿走其余錢款的人又是誰呢?騙過銀行職員的假公眾號又從何而來?
原來,在2020年,梁某與薛某某聯系后,合謀采用冒用工作單位、編造虛假信息的方式詐騙銀行貸款。期間,梁某安排薛某某實地了解情況,得知兩家銀行各有面向特定工作群體的消費貸款,只需提供本地工作信息和公積金繳存情況,審核通過即可申請,最高額度30萬元。
次年1月,梁某委托黃某等人(另案處理)制作仿冒微信和公積金公眾號,糾集中介人員(另案處理)尋找借款人,偽造借款人虛假工作信息、公積金繳存記錄等,并錄入仿冒的公眾號后臺。
有了“劇本”和“道具”,梁某等人接待來自全國各地的“演員”,指導其背熟虛假身份、操作假冒公眾號,帶領借款人至銀行辦理貸款后分成。截至案發,該團伙已流竄于全國20余個省份,待銀行發現壞賬欲聯系借款人時,他們早已“失聯”。
經審查,2021年1月至3月間,犯罪嫌疑人梁某、薛某某使用虛假程序,安排借款人趙菲等人,以虛假的公積金繳存信息至無錫市兩家銀行共申請消費信用貸款38筆,騙得人民幣合計1070萬余元,已造成銀行損失1063萬余元。
2023年7月26日,經無錫市濱湖區人民檢察院以涉嫌貸款詐騙罪、洗錢罪對梁某、薛某某等人提起公訴,法院開庭,此案正在進一步審理中。(涉案人員均為化名)
來源:揚子晚報(通訊員 石君喬 章建 記者 張建波)
主管單位:中國反腐敗司法研究中心
主辦單位:企業廉潔合規研究基地
學術支持:湘潭大學紀檢監察研究院
技術支持:湖南紅網新媒科技發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