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化時代
電信網絡詐騙的黑手愈發猖獗
2025年湖南湘西有一批人
不幸落入詐騙陷阱
讓我們來剖析這4類案例
看看騙子究竟用了什么手段
刷單返利類
寧可工地搬磚,不要網上刷單
真實案件:
2025年3月,劉女士輕信“點贊賺錢”兼職廣告,進群做任務,在對方的指導下完成任務并賺取到小額傭金,在初期小額返利后,騙子以“操作失誤”為由要求其轉賬3.7萬元“修復數據”,隨后多次以“解凍賬戶”“補充信譽”誘導充值,最終被騙26萬余元。
案例分析:
1、詐騙分子通過QQ、微信、抖音或群發短信等渠道,以誘人的廣告吸引受害者兼職刷單。
2、完成初步的刷單任務,詐騙分子返還小額傭金獲取受害者的信任從而進行大金額的任務。
3、詐騙分子獲取信任后,刷單任務的金額會逐漸增加。然后平臺會無法提現,甚至要求支付“保證金”、“解凍費”等。
警方提醒:
不輕信:所有“零門檻、高收益”刷單廣告均為詐騙,“刷單、刷信譽、打榜”本身就是違法行為,并非正當兼職。
不轉賬:任何要求墊資、充值或線下支付現金的行為均屬詐騙,勿信“操作失誤”“賬戶錯誤”“信用修復”“解凍金”等話術。
不掃碼:陌生二維碼、鏈接可能植入木馬程序,竊取個人信息或直接盜刷資金。如遇被騙,請立即撥打110報警。
虛假客服類
客服來電,十有九騙
真實案件:
2025年4月,石女士接到冒充抖音客服電話,稱其“開通了直播帶貨功能,如果不關閉,每月自動扣費 800 元”,石女士擔心扣費,于是按照對方的指示下載“絲瓜”APP并開啟屏幕共享功能,導致銀行卡資金被轉走2.5萬元。
案例分析:
騙子通過電話或短信聯系受害者,假冒“抖音客服”,稱其開通了某項服務(如會員、保險等),需及時取消以避免扣費。而后“客服人員”以指導操作為由,誘導被害人下載軟件,并開啟屏幕共享功能,進而獲取被害人的銀行賬號、密碼、驗證碼等重要信息,并以此迅速轉移被害人銀行賬戶內資金。
警方提醒:
無論對方是任何平臺“客服”,只要聲稱不取消、關閉“直播會員”或“百萬保障”“百萬保險”等業務,就會自動扣費、影響征信的都是詐騙!請大家務必提高警惕,不下載不明APP!不共享手機屏幕!不向陌生賬戶轉賬!
投資理財類
“內幕消息”?“穩賺不賠”?實為刀俎魚肉!
真實案件:
2025年6月,吳女士通過社交平臺結識自稱“退伍軍人”陳某。確立網戀關系后,陳某以“炒U幣內幕”誘騙其投資,通過線下交付現金方式詐騙吳女士20萬余元。
案例分析:
1、詐騙分子冒充“高富帥”“軍人”“投資專家”等身份與被害人建立關系,稱自己是內部人員知道內幕消息、掌握系統漏洞等理由,引誘被害人進行投資。
2、以有關部門對虛擬幣管控嚴格、線上轉賬容易造成銀行卡被凍結等為由,線下安排專人到被害人家中或指定地點取現金。
3、采用“線上詐騙+線下取錢”模式,一改過去“不見面”“不接觸”的套路,直接與被害人面對面交易,從而更容易騙取信任。
警方提醒:
網絡交友需謹慎,詐騙分子通過網絡交友平臺將自己營造成“軍人”“高富帥”“白富美”“成功人士”等形象,并添加受害人為好友,與受害人長期交流、建立聯系,獲取信任后,假借“了解投資平臺”“穩賺不賠”等名義,誘騙受害人進行投資活動。初期會給予受害人小額回報,當受害人相信可以獲利時便會誘導受害人進行大額轉賬,從而實施詐騙。當對方提到“穩賺不賠”、“內幕消息”、“平臺漏洞”“虛擬幣”等關鍵詞的時候,一定要提高警惕。
網戀交友類
色字頭上一把刀,虛擬溫情代價高
真實案件:
2025年6月,石先生點擊不明鏈接下載同城交友軟件。平臺以“充值返利挑選美女”為餌,誘使其為“美女”多次轉賬、購買購物卡,最終被騙10萬余元。
案例分析:
騙子利用短信、網絡平臺和交友軟件等發送虛假鏈接、發布虛假“交友”廣告,等待受害人點擊鏈接下載涉詐APP。隨后,誘導受害人不斷轉賬,并指定要求購買大量購物卡,在獲得購物卡卡號和密碼后,會盡快通過消費來洗白騙取的非法資金。
警方提醒:
虛擬世界真假難辨,網絡交友需謹慎,切勿因好奇點擊陌生鏈接、下載不明APP。詐騙分子利用受害人批量購買購物卡實施詐騙,名為購卡充值,實則是將詐騙資金“洗白”。一旦發現可疑情況或遭受損失,請保留聊天記錄、轉賬憑證等證據,第一時間撥打110報警處理。
來源:湘西公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