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股東易主中信集團一年有余后,中國華融因難以擺脫虧損困境、被金融監管罰沒超千萬引發市場關注。
8月17日,中國華融發布業績預告,經初步測算,2023年上半年,該集團歸屬于公司股東的凈虧損預計約46億元至50億元(2022年同期為188.66億元),減虧約73%至76%。而在發布業績預告的第二天,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發布行政處罰信息顯示,中國華融因違規投資非公開發行股票被罰款711.91265萬元,沒收違法所得711.91265萬元,罰沒合計1423.8253萬元。上述處罰作出的決定日期為2023年7月31日。
2021年8月,中國華融揭開2020年千億虧損“面紗”,同步宣布引進戰投。2021年8月18日,中國華融發布公告,擬引入包括中信集團、中保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在內的5家戰略投資者。2022年3月29日,中國華融發布《關于股東權益變動的公告》,該公司股東財政部擬將其持有的該公司約24.07億股內資股(占該公司已發行總股份的3%)向中信集團增資。此次權益變動后,財政部將持有該公司的股比為24.76%;中信集團將持有該公司的股比為26.46%,成為該公司的第一大股東。2022年3月30日,中國華融發布消息,中信集團黨委委員、副總經理劉正均兼任中國華融黨委書記,推薦提名為董事長人選。
中國網財經記者注意到,中信集團2022年3月正式入主以來,中國華融業績虧損、頻接罰單的困境仍未得到扭轉。業績方面,據歷年年報,中國華融于2020年虧損1062.74億元,2021年扭虧為盈,實現凈利潤19.86億元,后于2022年再次虧損277.86億元。
中國華融此次發布的業績預告并未解釋2023年上半年為何延續虧損態勢,僅對同比實現大幅減虧作出說明,主要原因為: 一是深化業務協同,加強權益類資產管理,疊加資本市場回暖影響,權益類資產的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同比增加;二是把握特殊機遇成功實施重大投資,改善資產結構,優化資產配置,并相應確認收入;三是受經濟環境和行業整體影響,為進一步夯實資產,公司確認信用減值損失和不良債權資產未實現的公允價值變動損失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抵減了公司本期減虧金額,進一步奠定了未來持續健康發展的基礎。
罰單方面,據不完全統計,包括此次被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合計罰沒1423.8253萬元,自2021年以來,中國華融及旗下10家分公司共被金融管理部門開出14張罰單,合計被罰沒2438.8253萬元,其中自2022年4月底以來共被開出9張罰單,合計被罰沒2033.8253萬元。
針對此次被罰沒超千萬及近年頻接罰單的情況,中國華融在回復中國網財經記者采訪中表示,中國華融高度重視,堅決按照監管要求,針對此次處罰所涉及的問題認真反思、切實整改,并以此為契機進一步加強公司內部管理和合規經營,為高質量發展夯實基礎。中國華融積極落實監管要求,多措并舉筑牢內控合規防線,不斷完善內控合規體系,持續強化制度執行,全面培育合規文化,為持續穩健經營提供了有力保障。一是立查立改,認真貫徹監管要求。深入落實“內控合規管理建設年”“業務領域道德風險排查”“鞏固治亂象深化強監督”等專項活動,以整改落實監管意見為抓手,累計制定整改措施445項,從制度、系統、流程、關鍵環節等方面推進根源性整改,切實做到深自查、真整改、嚴問責,全面提高依法合規經營和風險管理水平。二是建章立制,健全內控合規體系。對標監管要求,全面完善公司制度管理體系。2022年以來,已完成立改廢的制度共計276項,其中新建制度44項,修訂制度105項,廢止制度127項,基本搭建起“依法合規、功能明確、系統完備、運行有效”的新華融制度體系。同時,不斷強化制度執行,完善業務流程。建立項目立項備案管理機制、項目風險叫停機制,把好業務準入關,嚴控新增項目風險;建立“專職化、專業化、專家化”業務審查隊伍,在項目審查中充分論證、提示合規風險。三是合規先行,構建穩健合規文化。近年來公司不斷加強合規文化建設,近年來深入開展“合規文化根植年”、“合規文化深化年”專項活動,開展違規案例警示教育通報,全體員工簽署《合規承諾書》,積極樹立“合規人人有責,合規創造價值”的合規理念。四是嚴格問責,形成嚴的氛圍。完善責任追究機制,開展存量風險項目問責,樹立有規必依、執規必嚴、違規必究的正確導向,強化敬畏法紀、敬畏監管、敬畏市場的底線意識,構筑 “不敢違規、不能違規、不想違規”的有效機制,營造風清氣正的合規經營環境。
來源:中國網財經(記者 燕山 曾薔)
主管單位:中國反腐敗司法研究中心
主辦單位:企業廉潔合規研究基地
學術支持:湘潭大學紀檢監察研究院
技術支持:湖南紅網新媒科技發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