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去年9月的一則投資公告未能充分提示風險,且實際投資進度與預期相差較大,億晶光電(600537)被寧波證監局出具警示函。
寧波證監局在《行政監管措施決定書》中表示,由于億晶光電重大項目進度信息披露不準確、不完整,風險提示不充分,違反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辦法》相關規定,決定對上市公司、時任董事會秘書張婷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監管措施,億晶光電應當于收到決定書后30日內向寧波證監局報送整改報告。
與此同時,因億晶光電控股股東深圳市唯之能源有限公司(下稱“唯之能源”)未及時披露股權司法凍結事項,寧波證監局對其同步出具了警示函。具體來說,唯之能源截至2023年7月3日被司法凍結及標記的比例累計達7.38%,觸及信披標準,但直至7月11日才予以披露。
回溯2022年9月22日,億晶光電(600537)曾發布一則大手筆投資計劃,擬在安徽滁州投建光伏產業基地,分三期建設,分別為年產10GW高效N型TOPCon光伏電池項目(一期)、滁州年產10GW光伏切片項目(二期)、滁州年產10GW光伏組件項目(三期),其中一期10GW高效N型TOPCon光伏電池項目預計投資總額約50億元。公告顯示,一期項目計劃于2022年10月份啟動,2023年4月份竣工,2023年6月開始投產。公告發布后,億晶光電連拉兩個漲停板,觸及股價異常波動。
2022年10月,常州億晶與全椒縣嘉辰新材料產業投資基金管理中心(有限合伙)共同設立滁州億晶,作為實施主體推進項目建設。
然而,截至2022年末,億晶光電滁州項目僅投入約172.9萬元,投入進度較為緩慢。今年6月14日,億晶光電在回復上交所對公司2022年年度報告的信息披露監管工作函中,進一步明確了項目投入進度:預計將在6月中旬完成首條產線(500MW)安裝調試工作,6月下旬實現首片電池片下線。即公司2023年6月實際可完成建設的產線規模僅約為前期披露項目總規模的5%,可投產規模與前期公告建設規模差異較大。
對此,億晶光電給出的原因為受2022年末疫情管控放開、代建項目政府招投標審批進度等影響,一期項目開工及建設進度不及預期,前期信息披露存在一定的不準確性。后續,公司將緊盯設備安裝調試工作,爭取在四季度實現全線滿產。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今年9月,億晶光電已因前述信披違規事項被上交所予以監管警示。上交所表示,上市公司重大投資項目進展是市場和投資者關注的重大事項,可能對股價及投資者決策產生較大影響,億晶光電披露前述投資項目后,股價連續漲停并觸及異常波動。公司重大項目進度信息披露不準確,風險提示不充分,影響了投資者的合理預期。
那么,目前滁州10GW N型TOPCon電池項目進展如何?億晶光電在今年9月中旬回復投資者問題時表示,項目設備到位安裝已超過50%,處于產能爬坡階段,TOPCon電池轉化效率達25.6%+,良率也在持續提升。公司坦言,項目進度比預期有所滯后,設備廠商石英配件供給緊張,設備安裝調試進度不及預期,后續將加強與設備供應商的協調,爭取四季度達產。
億晶光電處于光伏中下游環節,主營光伏電池制備、光伏組件封裝、電站系統應用和電站運營維護四個業務版塊。今年上半年,億晶光電組件累計出貨2358.3MW,同比增長24.61%,其中海外出貨1001.1MW,同比增長2.64%,國內出貨1357.2MW,同比增長47.97%;新增工商業分布式電站項目11.8MW,EPC總包項目已完工驗收6.5MW,已開工待并網13.9MW,實現光伏系統銷售27.5MW。
產能方面,上半年億晶光電常州年產5GW高效太陽能組件項目完成竣工驗收、全面達產,組件產能提升至10GW;若滁州10GW N型TOPCon電池項目在四季度順利達產,將形成15GW的高效電池產能。
今年以來,原材料價格震蕩下跌,下游組件企業盈利能力大幅提升。前三季度,億晶光電實現營收68.82億元,同比增長18.81%;凈利潤3.02億元,同比增長超5倍;經營性凈現金流6635.38萬元,同比由負轉正。
來源:證券時報
主管單位:中國反腐敗司法研究中心
主辦單位:企業廉潔合規研究基地
學術支持:湘潭大學紀檢監察研究院
技術支持:湖南紅網新媒科技發展有限公司